2020“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合作论坛在深举行

2020-01-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伍敬斌报道:昨日(11日),由一带一路发展联会和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大湾区合作促进论坛在深圳举办。本次论坛已是第五届,主题是"新模式,新定位,新方向,汇聚一带一路专业力量,聚焦粤港澳海外新机遇"。

与会嘉宾合影

  "一带一路"是大湾区发展基石

  一带一路发展联会主席戴景峰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需要有实干的企业家、专注研究的学者,以及各种专业人士,同时也需要有勇气有理想的青年人。很多人以为"一带一路"只是基建、高铁和发电厂,好像与一般人没什么关系,所以看不到什么机遇。因为他们忽略了"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实际上这"三通"中隐藏着许多青年人和中小企业的机遇。现在青年人熟悉的电商、电竞、支付系统等新项目已经在"一带一路"上发展。随着科技和商业模式不停的改变,新一代人可以把握的"一带一路"机遇就更多了。不同的时代会创造不同的世界级湾区,如今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的重要基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博辉则在致辞中说,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是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整个国家发展大局中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使命。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相关优惠政策,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红利。立足于"一带一路"的这个国家战略大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将在金融、科技、人才、教育、物资等各个方面加深与中国腹地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进行深度对接,从而形成湾区新的经济发展飞跃点。

  宣传更应贴近当地人群

  马来西亚拿督、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副总会长林恒毅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大湾区与东盟合作机遇"演讲。他表示,马来西亚是一个重要的东盟国家,且马中关系源远流长。政治上,马来西亚率先在1974年,成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并在2013年升级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文化上,700万大马华人与中国同根同种,在语言、文化、乡土民情上相通,大马华人的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更是中国以外最好的。经济上,中国是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毫无疑问,粤港澳大湾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在东盟,特别是马来西亚得到很大的机遇。

  同时,他也指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建议。林恒毅认为,过去在东南亚,"一带一路"的宣传对象主要还是当地的华人。毫无疑问,华人在听到"一带一路"的时候,都是由衷感到骄傲的。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更应该让当地本土居民所接受。这就要求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更加了解当地民众的语言和风俗,更多地促进当地消费,更多地帮助当地人民进行技术培训。

  大湾区或将成为经济改革试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中国人均GDP和全球产业链位置都显著上升,但和人均GDP相比,中国产业链位置的绝对水平仍然偏低,未来中国仍需要保持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实际上正处于类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关键改革节点,而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作为经济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王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具有相当的经济体量,属于一国之内的三个不同的关税区,香港、澳门又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改革本身具有天然优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互联互通",三个不同的关税区,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同时也是改革的最好契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做出了一些促进物资自由流动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尝试,这些都相对容易。未来,大湾区还有可能凭借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成为金融开放实验田。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是中国一部分,与中国经济融合度高,并且风险可控。

  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东莞分会负责人张毅认为,"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必将面临不同法律制度不同法域的冲突,选择从最容易形成共识的仲裁合作入手打破区域间法律制度的壁垒,无疑是最佳选择。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仲裁合作已有相当基础,这方面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助力大湾区的经济腾飞。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