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中國科學家近期利用中國自主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一顆70倍太陽質量、距離地球約1.4萬光年的黑洞,這是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一重大發現,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70倍太陽質量黑洞藝術圖片。
郭守敬望遠鏡立新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昨天宣布,該台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發現一顆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一天文學領域重大發現的科研成果論文,已發表於《自然》雜誌。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劉繼峰介紹,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的神秘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也無法從它身邊逃離,有宇宙真空「吸光器」之譽。根據質量不同,黑洞一般分為恆星級黑洞(100倍太陽質量以下)、中等質量黑洞(100倍至10萬倍太陽質量)和超大質量黑洞(10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其中,恆星級黑洞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理論預言銀河系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約20顆恆星級黑洞。因此,找到新方法發現數量巨大、沒有X射線輻射的黑洞,近年來也成為天文學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郭守敬望遠鏡。
未來5年測量近百黑洞
據悉,國家天文台研究團隊自2016年秋季開始,利用LAMOST開展雙星課題研究,歷時兩年監測一個小天區內3000多顆恆星,發現一顆8倍太陽質量的藍色恆星,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做周期性運動。其不同尋常的光譜特徵表明,那個「看不見的天體」極有可能是一顆黑洞。研究團隊隨即對此展開驗證與確認,最終計算出該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0倍。
劉繼峰表示,歷時兩年之久的監測過程中,LAMOST共為這顆70倍太陽質量黑洞的研究進行26次觀測,累計曝光時間約40個小時。劉繼峰透露,這一發現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研究團隊下一步將實施「黑洞獵手」計劃,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未來5年預計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劉繼峰說,「黑洞獵手」計劃團隊通過跨院校超團組組建的「黑洞小分隊」已初具規模,「黑洞小分隊」將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國際學界讚成果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恆星演化理論預言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只能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顆新發現黑洞的質量為太陽70倍,已突破現有演化理論「禁區」。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認為,這顆黑洞的發現表明,現有恆星演化理論是不完備的,或者還存在未知的黑洞雙星形成機制。
國際天文學界也對中國天文學家領導完成的這一重大發現給予高度評價。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台長大衛?雷茨評論稱,在銀河系內發現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將迫使天文學家改寫恆星級黑洞的形成模型。這一非凡的成果,將與過去4年裏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及歐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探測到的雙黑洞併合事件一起,推動黑洞天體物理研究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