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之下檢視香港的輿論失控

2019-11-08
来源:橙新闻

   

  香港人接受的信息來源,絕大部分被美國人掌握。圖:AP

  文:吳桐山

  幾個月的暴力活動仍未完全平息,雖然法院頒下禁制令,禁止在網絡發佈煽動暴力的言論,但執法難度大。

  現在大家的信息來源基本上都是互聯網,香港人用的網絡服務,搜尋用Google,社交媒體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都是美國的企業。在過去大家覺得這些平台都是自由、中立的,但在當今中美兩個大國進行意識形態鬥爭的大背景下,還有自由、中立一說嗎?

  上個月,Facebook、Twitter就高調宣佈刪除數以百計賬戶,說這些賬戶散播詆毀示威者的不實信息。我自問無去Follow這些賬戶,但社交媒體的不實信息實在太多太多了,針對特區政府、中央政府的詆毀信息、不實信息也鋪天蓋地啊,為什麼就不見Facebook、Twitter去刪除呢?在「黃藍對立」的大背景下,是不是有點兒「大細超」呢?

  11月6日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被人用利刀刺胸,幸而傷勢不重,但這怎麼也是一單大新聞。這件事發生在早上8點,但我下午5點用Google搜尋新聞,出來的結果,第一條竟然是《言行出位惹爭議辦事處、祖墳被毀褫奪名譽博士》,下面的細字才有何君堯當日被刺的新聞,而且全部都是來自BBC、HK01、港台、立場等偏「黃」的媒體,撐建制的媒體一條都無。再下面的條目,仍然大部分是講何君堯被褫奪博士學位一事,但褫奪學位這件事其實已經發生一星期有多。

  我不知道Google搜尋新聞的算法是如何設計的,或者背後的人工智能是什麼心態,也知道你睇到的新聞,與地點、使用習慣等有關。但無論基於任何要素,Google搜尋出來的結果明顯不是基於自由、中立的原則,而是有明顯偏向。即使被刺的是何君堯,但你睇Google搜出來的新聞,仍然會感覺是何君堯自己的問題。

  都說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香港的輿論,香港人接受的信息來源,絕大部分被美國人掌握。過去美國人不打「香港牌」來對付中國的時候,似乎問題不大,很多人也信仰美國企業是獨立、中立的說法。但到了美國擺明車馬打「香港牌」,各美國的網絡平台都扯下面具的時候,香港的輿論、信息現狀如何維護國家安全?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香港沒有網絡防火墻,本來內地的網絡平台,例如百度、新浪、微信等,在香港也可以正常使用。但偏偏內地的搜尋引擎對香港本地話題有很多過濾,令香港人在搜尋信息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選擇,只能接受美國企業的操縱。這帶出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要強大起來,要走向世界,不能再有關起門來辦事情的思維。經貿要開放、互聯網資訊也要有「走出去」心態,內地的互聯網企業要更多開拓海外市場,要用不逃避、不過濾的心態來面對不同的政治態度,這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