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資料圖
民進黨蔡當局處理港人陳同佳案荒腔走板,既不顧台方的司法管轄權,也不管香港屬地主義的法律原則,只想如何操作對民進黨選情最有利,結果處理下來已進退失據。而陳同佳決定延後至台灣明年大選後才來台投案,應該是正確的,至少可提醒蔡當局,想要藉此案狠撈「政治油水」並進而堆疊成2020助選的政治資本,無須癡心妄想。尤其,蔡當局原「拒收」陳嫌,後迫於輿論改口「可以來了」,但「閣揆」蘇貞昌卻一反民進黨長期挺廢死的態度,大談執行死刑,形同恫嚇陳嫌別來投案,政治算計至此,真令人嘆為觀止。
煽動「反中」情緒
蔡英文自今年以來為了挽救低迷的聲望,不斷煽動「反中」情緒,尤其她的「反中」選舉操作對台灣人民不利,卻讓她的聲望觸底反彈,一路向上攀升。在6月初香港發生「反修例」抗爭風波後,蔡英文更變本加厲批評大陸與港府,做了許多不實指控,並以激昂語言煽動港人的抗爭與「反中」情緒,又為了操作選情,將台灣與香港的「一國兩制」連結起來,誘發台灣民眾的「反中」「恐中」激情,用以拉抬其「顧主權」的「辣台妹」聲勢。甚至乎不負責任地激發港人的抗爭意志,但對於香港部分民眾逐漸脫序、失控的暴力破壞行動,卻視而不見、不加譴責。蔡英文「撐香港」的唯一目的是拉抬其選情,堪稱「香港越亂越好、鬧得越久對她越有利」。
尤其,蔡當局對陳同佳案的處理,更暴露其以權謀私的行徑已發揮到極致。陳同佳涉嫌在去年來台期間殺死女友潘曉穎,但因香港刑法是屬地主義,對於這樁發生在台灣的命案並無司法管轄權,這不是蔡當局所說的「香港不管、台灣管」,而是「香港依法不能管」。然而,從蔡英文、「閣揆」到「內政部長」都是法律專家,不可能不知道此為司法管轄權的問題,卻一再刻意誤導大眾,一下子要港人自審、一下子又說有管轄權;一下子說要司法互助,一下子又說不符司法互助的前提;甚至還說香港人被殺了,港府都不管,所以台灣「很有道義」地來處理。
自棄司法管轄與司法正義
其實,在陳同佳涉案發生之初,台方一直透過各種渠道,要求港方引渡或遣送陳同佳來台。如今,陳同佳有意來台投案,蔡當局卻拒之門外,可謂為了撈取選舉利益而自棄司法管轄權之居心,昭然若揭。尤其,蔡當局原先擬妥的「三套劇本」,完全是依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撰寫,卻絲毫不考慮「客觀情勢」,也不設想對方的處境,更不考慮境內外民眾的觀感,企圖持續操作反對「一國兩制」的政治訴求,不料引發民意反彈,衝擊蔡英文選情,不得不再度「髮夾彎」,要派警赴港「押解」人犯,儼然要逞治權行使於香港的威風,以利於再次拉抬選情,卻遭港府的拒絕。蔡當局對此案的種種思維與作為,是一味地將一起司法個案無限上綱,反映的卻是其選情利益的算計,犧牲的是司法正義。
平心而論,民進黨與蔡當局對陳同佳案的刻意政治操作「反送台」,對其選情是「扣分」的。首先是,政治考量大於司法考量是最被質疑之處。近期蔡當局對陳案的諸多論述及作為,說穿了就是不希望陳來台,以免損及民進黨藉「反修例」累積選舉能量的良機,反而攪亂了有利的選情。其次是,蔡當局不承認立場轉變的「髮夾彎」,反而硬拗前後立場一致,違背民眾的認知,徒增惡感;尤其,蔡當局是因社會輿論的風向不認同而被迫改變立場,心有不甘,卻只會質疑港府甚至國民黨有「陰謀」,如何能讓台灣人民信任民進黨有持續執政的能力呢?
總之,民進黨與蔡當局針對陳同佳案充滿政治算計,卻淪為兩個嚴重誤判:第一個誤判是試圖用各種迂迴的方式來造成台港之間的官方接觸,目的是要獲得「象徵」對蔡當局公權力的「承認」,因此蔡當局把調子定在要有司法互助,否則「不接球」的立場。第二個誤判則是低估民眾的常識與正義感;蔡當局拒絕審判,等同拒絕還給被害人正義,這強烈牴觸民眾的正義感,台灣民眾普遍認為該還給被害人一個交代,此種樸實的正義感也說明了正義毋須過多的政治算計。最後,蔡英文雖在「反修例」撿了很多政治槍炮,但罔顧司法正義及無視台灣的司法管轄權,必將傷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