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科技強國需夯實科研誠信根基

2019-10-11
來源:科技日報

 

        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又取得實質性進展。科技部、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20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經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審議通過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以規范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工作。同期,科技部起草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也公開征求意見。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國家興旺發達的必需。科學研究具有求真唯實的天性,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新時代中國要進一步繁榮強盛科學技術,向科技強國邁進,亟須着力夯實科研誠信的根基。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建設,從政策法規、制度建設等各方面重拳出擊,加強對科研行為的監督和管理,不斷構建風清氣正的科研氛圍和環境。

  在政策法規方面,2009年,科技部聯合多個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2018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党和國家層面首次對誠信工作作出全面系統部署,首次明確科研誠信管理職責分工,首次明確提出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行為的予以“終身追究”和“一票否決”,首次提出建立學術期刊預警機制。

  在制度建設上,有關部門不斷完善科技評價體制機制,培育良好學術生態環境。2018年,科技部專門設立了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以強化科研誠信建設職能,科技部和中國社科院分別牽頭負責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科研誠信建設工作。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不斷增加,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相繼加入,推進科技界形成良好作風學風的力量不斷壯大。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也加大了對違反科研誠信人員的懲處力度。2017年,科技部會同教育部、衛健委等部門對《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作者論文事件開展了聯合調查,對497名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取消了責任人一定期限內承擔財政資金資助科研項目等相關資格,追回了相關獎勵、獎金、榮譽稱號等。對自然科學基金領域內發生的科研不端行為案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依據有關管理規定,經調查、審議後,作出處理決定並對情況進行通報。

  科研誠信建設不是一時一日之功。如今,我國科研誠信的制度框架日益完善,工作機制愈加順暢,但具體措施的完善一直在路上。此次出台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正是針對近年來大家關心的具體案件的處理,從職責分工到舉報、受理等調查過程以及處理結果,做出明確規定。

  該文件將成為科研誠信案件處理的准繩,並促進各部門各地方按照統一的方法程序和尺度標准處理此類案件。在統一的規則下,有舉報必查,查必有結果,不誠信必懲處。由此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如魚得水,我們邁向科技強國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責任編輯:郭玉桔]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