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聽得見的敦煌」

2019-06-24
来源:香港商报

 

後排左起:港大副校長田之楠、作曲家甘聖希、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敦煌研究 院院長趙聲良、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紀文鳳、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民政局局長 劉江華、敦煌研究院主任程亮、康文署署長李美嫦、港大副校長區潔芳,前排為樂團 成員,前排右一為作曲家朱啟揚。

  【香港商報网訊】端午之夜,由本港10位年青樂師和作曲組成的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在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呈獻了一台名為《敦煌·絲路迴響》的一周年紀念音樂會。一曲重新編排的《獅子山下》巧妙地將千里之外的「莫高精神」與「獅子山精神」聯繫在一起,榮譽團長紀文鳳介紹說,之所以首次在音樂會尾聲置入這一本土元素,是希望和聽眾一起去「反思、回味和感悟支撐敦煌莫高窟和香港的不朽精神」。

  反思回味感悟不朽精神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出席了6月7日晚舉行的音樂會,書法了得的趙聲良更書贈「天籟之聲」四個大字祝賀這個年僅一歲的初生樂團。當晚的《敦煌‧絲路迴響》一周年紀念音樂會是樂團回到香港這個出發地的一次匯報演出,令人耳目一新。不但從敦煌壁畫上走下來的古樂梵音經重新編排、演繹,更加動聽入耳,舞台表現亦糅合數碼科技和傳統壁畫,新穎生動。

  演出分上下半場,共演奏十首樂曲。既有像《大唐禮讚》、《淨土梵音》、《水月澄明》這樣的原創樂曲,也有兩位駐團作曲家運用「古譜入音,古曲新詮」的處理手法重新編曲,當中包括由朱啟揚新編敦煌琵琶古譜《長沙女引》,創作過程中特意參考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敦煌琵琶譜譯本,藉此表達敬意,另一位年青作曲家甘聖希在重新演繹敦煌古譜《水鼓子》時,運用「賦格曲」這種17世紀巴洛克時期西方常用的音樂形式包裝中國古曲,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音樂作品。

  經歷從北涼到元朝10個朝代的敦煌莫高窟,在1600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492個主要洞窟,其中與音樂題材有關的洞窟超過240個。

  「遺憾的是,古代只有文字記載,沒有錄音留存。」紀文鳳表示,好在敦煌壁畫和藏經洞內的文獻和曲譜,留下了不少古樂樂器的原貌和神髓。為了進一步活化和保護敦煌音樂這份被遺忘的文化遺產,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願以「行者」之心作樂,「重塑失傳了的敦煌音樂」。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經過近一年的緊張籌備,於去年5月正式成立,四個月後即獲香港民政事務局推薦、代表香港參加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文博會,於2018年9月19日在敦煌大劇院舉行專場演出,風靡瓜洲;之前更應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邀請,在莫高窟標誌性建築「九層樓」前為敦煌研究院近數百名員工及家屬表演,以音樂的形式感謝長期堅守在莫高窟的「莫高人」。兩次演出譜出香港與敦煌交往的特殊篇章。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