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之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技法,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自古以来,侗族人,特别是侗族妇女,头上包着自织的白头巾,上身穿着对襟花衣,两边袖口镶有宽幅花边,衣脚衣叉都配有花边,分层次,胸部另配一块胸兜,因其部位是最能显示技艺的地方,极其花样繁多,有的绣上双龙抢宝,有的绣上金钱葫芦,有的绣上牡丹富贵,有的绣上孔雀开屏等图案,这些就是具有浓厚的原始趣味的侗族刺绣。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
侗族刺绣
一件侗族刺绣作品的完成,首先是剪纸,即用纸剪出各种图案,再按照图案进行刺绣。剪纸艺人使用小剪刀,在一张空白硬纸上,根据头脑中所建构的模式剪出一个个独立的图案,由于图案是用于服饰的装饰,因此样式小巧精致,而不同于北方剪纸图案的大而繁缛。将剪纸图案贴到布条上,便可以开始进行刺绣操作。布条颜色的选择只有绿色、红色和黄色。在刺绣的时候,左手固定布条,右手自如地上下穿针,对于当地每天都要进行刺绣操作的艺人,她们都会把左手大拇指的指甲留长,以便于更好地固定布条和针。然后以大概60°的角度从背面将针穿出,把线覆盖在剪纸图案表面,再以同样的角度将针穿入背面。每次操作动作必须保持线的距离相等,拉力均匀,才能使得刺绣的表面光滑、匀称而细密。在刺绣颜色的选择、搭配上,基本按照事物原本的颜色配给,也是以红色、绿色、蓝色为主,当地人称这样的颜色显得十分喜庆、漂亮,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
传统侗族刺绣艺人手法展示
艺术品的构造通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布局,侗族刺绣在构图上便严格遵循着对称的原则。首先上衣左右两边的衣边、衣叉、袖口,左右脚上的绑腿图案,无论是颜色、样式还是在排列的结构、位置上均是相互对称的。其次,在一副较大的刺绣作品内部,同样也恪守着对称的准则。
体现对称性的侗族刺绣
每个民族、每个群体的艺术品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是总体内部的风格是固定的。刺绣的样式由剪纸所决定,而一个寨子的剪纸基本上均出于几位老艺人之手(其他人都是从这几位艺人手中购买)。
九旬侗族老人“飞针走线”传非遗
平秋侗绣,发源于“百里侗乡”的九寨,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整体浮雕感呼之欲出,自成风格,文化内涵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该绣种仅在锦屏县平秋镇及周边的侗族群体中世代相传,承载着世世代代锦屏北部侗民农耕文化的理想追求与精神寄托,集中体现了九寨侗族劳动妇女的智慧结晶,己经成为当地侗族文化模式的物化形象。同时,侗族刺绣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使其走向产业化,可以使少数民族群众受益,解决约1万名妇女就业难的问题。项目投资一定资金,使刺绣产业化,对规范刺绣行业、继承和推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侗族刺绣
2011年5月23日,侗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