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電信、鐵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紛紛向社會資本打開混改大門;江西、吉林、江蘇,跨省對接成了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流行趨勢;強強聯合、吸收合并、上下游整合,央企“三類劃分”下的重組大戲接連不斷;利潤總額增速創2012年以來最高、上半年營收及凈利增幅雙雙超過15%,國企改革的成果初步顯現……從中央企業到地方國資,這一輪國資改革可謂勢大力沉亮點多。
遵循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在國企改革的“落地見效”之年,頂層設計正化為實實在在的方案,使諸多傳統產業提升了全球競爭力,也使國有企業獲得了新的活力。正如一位國企改革專家所言:“國企已經告別了長達6年的去產能和資產負債表調整,正在進入‘新周期’。”下一步,國資改革還將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推進,在重點、難點上獲得新的突破。
突破點:
混改力度空前 標桿案例浮現
聯通集團以上市公司為平臺的混改方案推出在即,據記者了解,這份內涵豐富的改革方案將極具“標桿意義”,其亮點不僅在于擬引入的戰略投資者身份、股權出讓比例和融資規模,還有望包含核心員工持股等改革設計。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9家央企混改試點單位中,中國聯通是唯一以A股上市公司,即集團核心資產作為混改主體的,力度之大實屬罕見。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2017年要力爭在包括集團層面的混改上有所突破,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混改應邁出實質性的步伐。目前,相關央企試點項目已陸續落地。
如在民航領域,東航打響了混改“第一槍”。東航集團不再對東航物流絕對控股(持股比例45%),員工持股的比例上升到10%,最高的員工個人投資額達到3000萬元。被稱為“鐵老大”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簡稱“鐵總”)也釋放了推進混改的信號,鐵總高層近期曾兩次表示,歡迎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參與鐵路優質資產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和鐵路企業混改。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上月對外發布,涉及69家央企集團、8萬億元集團總部資產,以及約3200家全民所有制子企業的改制大幕正式拉開。至今年年底,央企將全面進入“公司制”時代。此次改制可謂一箭雙雕,不僅有助于加速僵尸企業的清理重組,還將為央企的混改和證券化鋪平道路。
地方層面的國企混改繼續升溫,不少大型國企向社會伸出“橄欖枝”,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其中,“跨省對接”成為地方國企混改的一個“流行趨勢”。
如江西省近日在港推介8個國企混改項目,其中,江西銅業集團、新余鋼鐵集團和江西國際公司為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另5個為集團重要子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吉林省也青睞“跨省對接”模式,擬對48戶企業開展混改試點,已篩選出與浙江省有合作意愿的29戶企業名單和初步混改方案在浙江產權交易中心和浙江省國資委所屬企業進行推介,遴選確定了19戶企業作為全省首批混改試點。
江蘇則根據省屬企業子公司的行業類型、市場屬性和經營效益等情況引進戰投。其中,徐礦集團引入復星醫藥、泰康人壽等完成了醫療板塊的重組,一次性獲得10億元資金。
多位地方國資系統人士向記者表示,下半年,地方國企改革會加快推進,尤其是混改將進一步提速,其范圍和尺度也將進一步擴大。
轉折點:
重組齊頭并進 開啟國企“新周期”
相比即將取得突破的混改,早就全面鋪開的國企重組正收獲著初步的成果。去年,全國國有企業整體實現6.7%的利潤總額增速,為2012年以來最高。隨著產業結構的日趨優化,新的利潤增長點正在形成。2017年上半年,央企總營收同比增長16.8%;凈利潤同比增長18.6%。“國企已經告別了長達6年的去產能和資產負債表調整,正在進入‘新周期’。”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
效益提升的背后,重組的作用不可小視。從近幾年央企集團間的合并重組情況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強強聯合,即兩個企業處同一行業,在規模相當(都比較大)的情況下,通過重組合并,減少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節約運營成本。較典型的就是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的重組合并,還有武鋼和寶鋼,南車和北車等。從效果看,中遠海運重組以后,今年上半年利潤已過百億;寶鋼和武鋼重組后,旗下企業間已開展了180多項業務協同。二是吸收合并,如中外運長航并入招商局集團,兩家企業重組后,在海路運輸上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布局更加完善,增加了效益。三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重組,可完善產業布局,共同抵抗市場波動的風險,比如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企業的重組。
再看地方國企重組,其鮮明特點就是突出主業,優化布局。如江蘇省明確要求,國企主業應定位明確,數量不超過3個,最好是1到2個。而湖南按照“主業歸核、資產歸集、產業歸位”的要求,上半年完成4戶企業集團的重組整合或改組設立。北京則力推市屬國企強強聯合,完成了京能集團與京煤集團、首發集團與公聯公司等一批企業的合并重組,還推動京糧股份市場化整合珠江控股,提升了企業規模效益和產業鏈競爭優勢。此外,廣東針對國企“小、散、弱”的現狀,研究制定了《省屬國有企業布局結構調整優化方案》,36家省屬企業將壓縮。
新看點:
優化資源整合 大戲還在后頭
下一步,國企重組的最大看點或許還是央企間的歸并整合。在中國恒天并入國機集團獲批后,央企數量已降至101家。而據記者了解,未來央企將形成由產業集團(公司)、投資公司、運營公司構成的“三類劃分”,央企數量有望整合重組至90家以內。
今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已明確下一步重組思路:繼續推進央企集團層面重組,重點在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三大領域,探索海外資產整合。同時,央企將以優勢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為平臺,加強企業間相同業務板塊的資源整合。
“近期的央企重組主要配合電力、油氣領域改革,重點為吸收合并(困難企業)。此外,還有一些研究類單位的重組。”一位國資改革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6月以來,已相繼有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停牌籌劃重大無先例資產重組;招商公路換股吸收合并同屬招商局集團的華北高速;央企華僑城擬入主西安飲食和曲江文旅等兩家西安國企。每一宗交易背后,都有央企集團更為深遠的籌劃。
在李錦看來,央企經歷幾次重組大潮,已經進入大企業時代,今年下半年的重組大戲還在后頭,可能會一臺接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