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中國金融正回正軌

2017-07-31
来源:香港商报

  子木

  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拐點,由市場各方預期的6.5%,變成了已經公布的6.9%,迫近7%。雖然還不能就此說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態勢出現逆轉,但至少在目前可以說的是,中國穩增長的壓力勢必會減弱了。這非常重要,因為穩增長壓力減輕了,中國金融就勢必會回到正軌上,讓金融回歸本源成為主旋律。

  穩增長壓力勢減弱

  從2008年,為抗擊美國次按危機風暴的冲擊,中國提出了經濟「保八」的目標,出台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金融也成為穩增長的重要一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國經濟在2008年仍實現9.6%的增速,并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重返兩位數的增長,但從2011年開始,穩增長又成了重要工作,中國經濟在穩增長的基礎上仍然持續地逐年下滑,到2016年滑落到6.7%,今年國家的穩增長目標在6.5%左右。

  而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出現向好迹象,無疑減弱了中國穩增長的壓力。而除了經濟增速,還有一系列的積極變化。

  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拐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2016年年底收盤在6.9370,今年年初最低到了6.95。而到了上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已經升破6.73,升勢相當凌厲,令人對人民幣與美元的強弱關系的認識發生了逆轉。目前市場對美元大概率呈弱勢的看法日趨一致,而人民幣近期緊貼美指波動,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提升;另外從內部看中國經濟繼續向好,且市場結售匯意願日趨均衡,也有利於人民幣雙向波動。

  如今年6月以來,伴隨着美元指數疲弱和人民幣兩度強勢拉升,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明顯緩解,企業結匯意願也有所上升。而市場對匯率走勢的預期也出現明顯分化,「雙向波動」已經初見端倪,當前或許是漸進調整臨時性資本管制措施的一個時機。

  如中國外匯儲備終於扭轉了持續減少的慣性,開始出現連續數月的增加。中國持有美債也開始反彈,繼續成為世界第二大美債的持有者,而且正迫近第一的日本。

  眾多的信號似乎都在顯示,自2011年開始的經濟持續下滑,各方面緊繃,各方面以穩增長為目標的局面正出現積極的變化。這勢必為各方回到各自的正軌創造良機。

  臨時性資管或漸進放開

  今年以來,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而美聯儲雖然兩次加息,且提出年內「縮表」計劃,但美元指數還是在7月議息會議后跌到13個月的低位,回吐「特朗普行情」的全部漲幅。7月27日發布的一項路透調查顯示,投資者人民幣的多倉規模增至去年12月以來最高。市場的預期變了,沒有那麼強的美元強預期了,所以現在成了調整政策的好時機。

  2015年「811」之后,由於人民幣貶值壓力驟升,監管層連續出台了許多控制資本流出的措施,包括對銀行遠期售匯收取20%的風險保證金、跨境資金流動本外幣一體化審慎管理、收緊企業海外投資等等,而很多舉措已經在隨着匯率形勢穩定而漸漸松口。如2017年4月,中國央行適度放松跨境資金流動性管理,明確銀行可不再嚴格執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1:1的限制,主因跨境資金流出勢頭好轉,亦為保障合法合規業務的開展。如5月下旬,監管層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策略轉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已經可以在快速審核之后購匯出境。這也讓中國企業「走出去」更加順暢,對市場主體而言降低了對外投資的成本。再如7月下旬,外管局對多家銀行就遠期售匯風險保證金進行調研,當前按20%徵收的遠期售匯風險保證金可能調整或取消。若能夠取消,會有效降低企業遠期購匯成本,并且企業也有動力把此前在境外的套保業務轉回境內。

  創新不再被提及

  持續多年的穩增長給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面留下了許多記號。如回望過去5年,中國的金融生態與過去數年相比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融業在「穩增長」的寬貨幣政策環境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諸多亂象和風險苗頭也隨之顯現,如資金在金融體系中空轉,銀行業不良資產率上升,甚至金融市場中還接連遭遇了股市的動蕩、債市的大起大落以及匯市的波動等。

  而隨着穩增長壓力的減輕,規模高達300萬億資產的中國金融迎來了一次航向的重新修正。7月中旬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未來5年中國金融制訂了行動綱領,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再次將金融拉回到了正軌上,讓金融回歸本源成為了主旋律。

  對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新聞通稿里的關鍵字進行梳理可以發現,最明顯的特徵是,「風險」成為了出現最多的詞,共出現了31次;而第二名的則是「監管」,這一詞也出現了28次。在以往數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這些詞出現的頻率遠遠不及此次。這些都從側面反映了防控金融風險和加強金融監管是會議的主要議題。

  7月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最多的是規範,是服務實體經濟,而以往的熱詞金融創新不再提及,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