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无现金社会”并不现实

2017-07-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田勘

  毫无疑问,电子金融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际的物质金融系统。现实生活的多元化表明,人们对无现金和现金支付的需求其实是互补的,不是非现金消灭现金或反过来的不共戴天关系。

  随着移动支付的飙升,一些分析师预测,中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现金的国家。这种预测的事实基础是,艾瑞咨询统计称,中国第三方手机支付的商品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00%,达到38万亿元。

  无现金支付的技术支撑手段是网络,以及人人会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手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互联网能否全部覆盖每一个角落,是值得打上问号的,而且,是否每一个人都使用手机也是要打问号的。

  即便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也要面对一个问题,技术进步的目的是方便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在目前看来,全面实现无现金社会也难以达到科技改善生活的另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安全。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损失,并且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

  无现金社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流通和支付。例如,在灾害发生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以及人类灾害,如战争),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甚至短时停电断网,也会让电子支付陷于瘫痪,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也随之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

  即便这样的事件很极端,也可能多年不遇,但是,从安全的角度,也即从信息技术确保安全和灾难控制与救援的思维来看,人类也不可能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系统,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这也是人类社会难以真正实现无现金社会的最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电子金融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际的物质金融系统,包括从古代的贝壳、刀币、铜币,到现代的纸币和黄金储备。这些实物现金不仅有让人方便的一面,在电子时代更有让人安全和安心的一面。在现实中,发达国家更离不开现金交易。

  现实生活的多元化表明,人们对无现金和现金支付的需求其实是互补的,不是非现金消灭现金或反过来的不共戴天关系。例如,2016年对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7个国家18000名普通民众消费支付习惯的调查发现,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携带和使用现金频率最高,荷兰人最喜欢借记卡,法国人和美国人依然喜欢使用支票。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7国民众使用现金支付的频率都高于其他支付手段。美国人现金使用频率最低,但是也达到了46%,借记卡支付占26%,信用卡支付占19%。德国人最喜欢现金支付。在2013年初,德国人家中共有103亿欧元,而2016年则达到1439亿欧元。另外,对欧元区国家的调查表明,截至2016年底,在流通中的1.1万亿欧元现金中,有5920亿欧元是由德国央行发行的。

  德国人以及发达国家公众喜欢现金交易有很多原因。人们担心银行的负利率、现金更让人有安全感、商家只接受现金支付(可以避税)、现金更方便随时使用、现金可以应对突发事件、使用现金可以免去透支费用、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愿意使用现金等。当然,在不发生意外、战争和恐怖袭击情况下,现金支付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每笔钱的流向,即使手机没电了也不用担心。

  因此,现金和非现金支付是一种并存的关系,绝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