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 潘錫堂
蔡英文為了讓《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及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過關,日前親自下鄉宣傳,表面上是要傾聽民意、解決問題,實際上是要為前瞻計劃「護航」。然而,蔡英文對爭議最大的輕軌計劃及忽略治水的部分,提不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充分體現其施政本末倒置,欠缺前瞻性、合理性與可行性。更何况,目前台灣社會迄未達成共識,甚至是反對大於贊成,而蔡英文卻打算在立法院臨時會中硬推,根本就是要以人數優勢橫柴入灶、霸王硬上弓。
落實不易拖累財務
蔡政府提出前瞻計劃后幾個月來,整個台灣社會烽火不斷,各界對於其內容之反對聲浪接踵而至。前瞻計劃顯然出自20世紀思維,復以蔡政府以特別預算名義,一口氣就要框列未來8年8800多億元新台幣的建設經費;更離譜的是,身為重大建設計劃的前瞻計劃回避了必須經「國發會」的專業評估、可行性與效益及財務之檢驗,改由行政院逕行決定并與各縣市地方商議計劃項目,使得綠營主政縣市囊括大部分的計劃,以綠色執政的高雄、台中及台南等三都為例,就總共拿下過半近5000億元的經費,無怪乎,前瞻計劃飽受批評是「綁樁」計劃,一點都不冤枉。
再者,前瞻計劃全部都要以舉債方式推動,「閣揆」林全保證不會債留子孫,但他忽略了縣市政府,前瞻計劃并非全由蔡政府買單,而是縣市政府必須提出自己的配合款,預估金額在6000多億元左右,縣市政府財務狀况本就不佳,是否足以承擔前瞻的經費頗令人質疑。尤其前瞻計劃的效益評估欠缺完整的總體觀邏輯概念與相互連結關系,體現出作業草率,而致產生效益評估不一致。高估預期效益、落實不易,稅收相對增加困難,使得蔡政府債務持續净增,乃成勢所必然,并造成財務拖累難解。
綠營中人也多微詞
再進一步言,以前瞻基建為例,包括軌道建設、水資源、綠能、城鄉與數位建設。其中,占總經費約一半的軌道建設受到抨擊最多,也最應仔細商榷,但蔡政府卻始終視若無睹。連綠營中人也頗多微詞,諸如:「總統府資政」陳博志強調,不夠前瞻的軌道計劃一定要緩下來。前銓敘部長朱武獻更疾呼,固態電池將在兩三年內上市,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輕軌未來發展性很低,應該暫緩輕軌預算。
為何眾人都痛批輕軌預算?因為輕軌建設既沒有必要性,也沒有急迫性,更沒有正當性。試看湖南省株洲市已推出全球首列不需軌道的虛擬軌道電車。前述陳博志抨擊前瞻計劃之軌道建設時指出,蔡政府官員是以100年前的技術推動軌道建設,真是一針見血、所言不虛。
總之,日前一場豪雨,處處成災,怨聲載道。治水也是前瞻計劃的重點,但700多億元的規模根本比不上軌道建設4000多億元的投資,復以縣市政府無力配合,治水缺乏整體規劃與整頓決心。總體看來,前瞻計劃缺乏政策高度與創意,乃淪為諸多支離破碎的政策,尤其蔡政府藉此掐住綠營縣市長的走向,堪稱政治謀略考量遠大於理性規劃,使得所謂「為下一代台灣冲刺」的目標完全模糊。因此,平心而論,蔡政府應撤回前瞻計劃,重新檢討一年后再度提出,同時不再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一口氣框住未來8年8800多億元的經費,前瞻才有可能贏得台灣社會的支持。若蔡英文仍鐵了心、不願調整,接下來就看台灣民眾買不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