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聯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副主席 龍允生
回歸20年,人心回歸還是漫漫長路。筆者作為一名90后,眼見香港年輕一輩身份認同問題,以及政治的爭拗,影響經濟的發展,總希望能做些事。
兩地交流增歸屬感
毋庸置疑,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殖民地的二等公民,到今天回歸自己的國家,是具有歷史性的里程碑意義。但要港人愛國愛港,不能說愛就愛,必須先要認識及了解。香港年輕一代,很多對於國家的資訊都是來自於網上媒體,親身體驗并不多。要愛先要了解,認識交流,才能真正擁有歸屬感。
回歸后,筆者及很多青年組織的朋友都致力推動兩地青年交流,以不同的主題形式,希望能夠使學生及青年真正地眼見為實。我們曾舉辦的活動包括:「愛我中華火車團」、「夢想舞台」、「創路學堂義教團」、「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等。單純的交流并不足夠,必須有深入深化的主題,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國情、增進友誼。記得在其中一年的實習團中,其中一位在新東方實習的香港同學感嘆,從來沒有想過現時內地企業的文化系統已如此先進發達,創意不斷、發展神速,有如當年發展中的老香港一般,并決心在畢業后要回內地發展。通過深入的體驗及感受,才能使香港學生有更真實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兩地交流。
事業發展與文化傳承
在兩地青年交流頻繁的大趨勢下,除了學生時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事業發展的出路。香港青年相比內地青年,缺乏了一種創新精神。香港家長大多鼓勵找一份好工作,對於創業并不支持,覺得并無前途及出息。其實,近年內地新創科網企業如雨后春筍,包括滴滴出行、美團外賣、超級課程表等。微信支付寶電子支付已成大趨勢,科技創新已超越香港引領世界。香港政府以至香港青年組織,更應該繼續加強學生時期以后的青年交流及支援,發揮香港青年靈活、求變及適應力強的優點,推動有志創新的香港青年回內地把握難得的商機。
在事業發展以外,更應該推動文化交流及傳承。香港流行及傳統文化推動保存得宜,香港樂壇90年代引領亞洲,傳統粵劇戲曲在香港也有很好的發展保育。但是近年文化中心轉移,《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將內地流行文化推至高峰,香港本土電影也逐漸式微,取而代之變成兩地合資電影。其實文化交融趨勢不可阻擋,香港應該發揮原有的特長,在藝術發展一體化的大環境下,銳意拓展香港特色,期望能將香港的獨有文化優勢進一步保持及拓展,繼續成為港人的驕傲。
總括而言,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應該發揮獨特優勢,繼續成為璀璨的東方之珠。兩地青年交流必須繼續努力推動,才能共贏相倚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