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資料圖)
經濟作為,永遠是評價執政者的重要指標。那蔡英文上台一年,在振興經濟方面有了那些成果?一眾不同政治色彩的民調機構卻給出一致的評價:乏善可陳!不過,民進黨對此表示不同意,高調拉出一張長長的成績單:經濟增長提升、經濟景氣回溫、出口強勁、整體旅客續增、失業人數減少……馬英九執政後期的經濟困境,如今成了蔡英文政府炫耀的墊腳石。
瞎貓碰上死耗子
確實,台灣經濟近期呈現回溫態勢,各個層面的數據幾乎都表現亮眼。只不過,這些是民進黨當局的功勞?這恐怕有失公允,按台灣名嘴的話講就是,搭上順風車,阿貓阿狗當政都一樣。嚴格來講,蔡女士的運氣勝過馬先生,馬英九2008年上任碰上了金融危機,而蔡英文掌舵則遇上了全球經濟復蘇,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拋開運氣成分,不妨盤點一下蔡英文政府一年來在經濟領域的作為。蔡當局推出的經濟振興政策包括以降低所得扣除額、維持低利率、開放東南亞國家觀光客免簽證等政策來提振消費;以「五大產業聚落」與「前瞻基礎建設」來促進投資;以「新南向政策」來拓展對外貿易;以釋出郵政儲金與降低證券交易所得稅來振興股市。
客觀來講,這些政策除了提振消費與振興股市措施有短期效果之外,促進投資與拓展對外貿易毫無成效。尤其是五大產業聚落計劃至今在民進黨內都還未形成共識,更不用談具體落實。至於「新南向」還是紙上談兵,既沒有詳細的推進計劃,更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就連「新南向」辦公室都還沒正式開過會,所以行政院的一周年成果只能用增進了解來應付。
至於「前瞻基礎建設」,8800億新台幣的投資不可謂不大,拋開舉債形式、分配不公等爭議,如今退回立法院重審,就難以預知何時才能生效。更重要的是,如此龐大的投資,牽涉到土地徵收、環境評估、可行性研究以及產業配套,這些一概沒有,只開了三場公聽會就火速通過,這是政治掛帥。
事實上,新南向也好,前瞻建設也罷,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多花時間來做前期的評估和設計配稿,未來才能更好的說服選民和在野黨,排除立法院闖關的阻力,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用,否則,經濟振興計劃就會變成債留子孫的政治分贓,紙上談兵的假大空。
結構性問題不解 長期堪憂
退一步講,台灣經濟的回溫不僅不足喜,反而凸顯更多長期性的隱憂。在民進黨吹噓經濟成績、推銷前瞻計劃的節骨眼上,知名的台積電、鴻海、台塑等指標性企業卻在考慮或決定出走他方。同時,台灣面臨史上最嚴重的人才外流危機。經濟說白了就是錢和人,大企業不投資了,自然沒有錢進來,人才走了,不僅企業失去重要資產,整體經濟同樣流失了創造者,持續增長從何談起?
企業人才出走的背後,究根結底還是台灣經濟環境,這與蔡英文的政策息息相關營商環境「四大皆空」:缺水、缺電、缺人及環評,成為掐死企業命脈的枷鎖。而整體經濟低迷導致的低薪,則是逼走人才的最大禍首。因此,改善台灣內外環境,才是蔡英文急需優先結局的問題,可惜一年過去了,幾無改進。
另外,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外經貿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美國推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之後,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顯得更加重要,可惜台灣既無法加入TPP,又因政治因素無緣RCEP,邊緣化危機日益加重。民進黨政府要思考台灣如何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這是攸關台灣經濟長期增長的核心問題。以目前國際形勢來看,台灣與其他經濟體達成自貿協定的幾率微乎其微,在整體產業競爭力下降的情況下,一旦順風車經濟不再,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又得不到解決,台灣經濟必定再度陷入增長停滯甚至衰退的陷阱中。如此看來,民進黨自曬成績單,是鼠目寸光,是更大的隱憂。
鍾智維(蔡英文上台周年系列評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