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尋找新的善治之道

2017-05-02
来源:香港商报

  程兆成

  早陣子,葉繼歡的死引來不少香港人的唏噓,現象令人意外。一個大盜的離世,大眾因他的離開而感慨,本屬無可厚非,但意外的是不少香港人卻對他懷念,不禁令人懷疑,大家真的將金像獎最佳電影《樹大招風》飾演「葉國歡」的任賢齊當作是葉繼歡,還是將他化成一個時代符號——懷緬葉繼歡活躍的香港80、90年代盛世。

  渴望善治忽略從前陰暗面

  若就此批評一些香港人骨子里戀殖,無疑過於簡化。葉繼歡縱使是香港80、90年代盛世的時代符號,以其負面形象,也只是扮演着枝節的一頁,是共同回憶里的小插曲。這種不分好壞,仿佛所有與回歸前的人和事都值得懷念的情結,與其責罵,倒不如取笑部分港人單純與平凡——單純在「嚮往盛世」,平凡在「但求善治」的人性渴望。而「一國兩制」的本質,亦正是將「盛世」「善治」以「50年不變」的方式保留、靜止,確保回歸后繼續呈現的安排。

  然而,九七前增長快、九七后增長慢:九七年香港人均產值高於新加坡5%-6%,現在則低於新加坡25%,多少都反映了今日香港的經濟結構問題:土地問題、產業單一。兩大問題的遠因早在回歸前已埋下伏線:港英政府撤退在即,有興趣的,只是維持表面繁榮。而隨着回歸漸近,港英政府更側重「柔性治術」,中國在政治上「硬碰硬」的問題尚未到來。80、90年代,香港模式仍能處理香港經濟與政治,深層次矛盾尚未浮面、香港正享受着華人世界的「文化首都」地位、1993年的香港經濟總量占中國經濟總量的四分一。種種指標都告訴香港得天獨厚,遂令一些人只記着殖民地的美好,而忘記政治部在1995年才解散、直選議員到最后的撤退階段才引入的事實。

  應迎接新的挑戰

  今年回歸已屆20年,「香港故事」仍要書寫。靜態的制度安排,要面對動態的時代挑戰,尋找新的「善治」之道,才讓我們有更多的「盛世」。經濟方面,同是700萬人:以色列在OECD的報告中,全球教育水平列第二、擁有最多在美國Nasdaq上市的公司;瑞士的金融、銀行固然全球聞名,而其科研、藥業、高端儀器同樣享譽全球。本年的QS排名,香港的高等院校共有76個學科位列全球前50,難道我們不應善用優勢,反思「積極不干預」,大力發展知識型經濟?

  政治方面,中央以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待香港政制問題,與「泛民」有分別。雙方理順差异,作換位思考,將是政制問題能否突破、解決香港社會撕裂的關鍵。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