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 劉炳均
美國傳統基金會於早前發表的報告《201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下稱報告),香港連續第23年蟬聯首位,成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今年的排名及分數,前10名的城市及國家如下:香港(89.8)、新加坡(88.6)、新西蘭(83.7)、瑞士(81.5)、澳洲(81.0)、愛沙尼亞(79.1)、加拿大(78.5)、阿聯酋(76.9)、愛爾蘭(76.7)及智利(76.5)。香港今年得分比去年多1.2分,亦比排名第2的新加坡多出1.2分。根據評分標準,80或以上為「自由」(free)、70-79.9「很自由」(mostlyfree)及60-69.9「頗自由」(moderatelyfree)。
要了解這個自由經濟體系排名的意義,首先要解讀《經濟自由度指數》(下稱指數)的量度準則。指數有4大範疇,包括法治(RuleofLaw)、政府規模(GovernmentSize)、管制效率程度(RegulatoryEfficiency)及市場開放度(OpenMarkets)。
近期案件證法治健全
首先,法治是包涵3個原則,即業權保障、政府誠信及司法有效程度。報告指出香港的基本法明確保障香港人擁有物業的權利,而公司及商業法則有效地執行合同及公司權責。香港司法制度獨立,而中央政府則保留解釋基本法的權力。香港在打擊貪污上有極佳的紀錄。筆者認為近期香港特區政府對一些最高層官員檢控及入罪,不論是貪污瀆職或行為失當,都表明香港是一個法治的地區,而對於目無法紀的滋事分子,警方及律政司都應不遺餘力,除暴安良,否則香港的法治制度蕩然無存。
財政穩健但未高瞻遠矚
政府規模一環以3方面為指標,即政府支銷、稅務負擔及財政穩健。報告赞揚香港的稅制簡單而有效,因為個人及公司稅率分別是15%及16.5%而已。雖然,香港整體稅務負擔只占家庭收入的14.4%,但筆者認為香港納稅人真正的稅務負擔遠遠比這個數字為高,因為他們要負擔高昂的房貸及租金,無异向特區政府繳付隱藏的「地價稅」。報告如果計算這個因素在內,相信香港在稅務負擔一項上失分頗多。政府支銷的財政穩健是今年新加入的一個指標而且分數是100分滿分,令人有驚喜之感。報告指出香港財政穩健,因為特區政府能夠量入為出,例如政府支出過去3年平均為GDP的18.3%,而政府負債僅GDP的0.1%而已。基於高地價政策,特區政府在賣地及樓宇轉讓印花稅上歷年有可觀的收入,而加上政府開支較為保守,所以政府儲備結餘十分豐裕。根據金管局最新數字,香港財政儲備至2016年3月底為8600億元,相當於特區政府24個月開支,而外匯儲備到2016年底達3606億美元(約2.8萬億港元)。其實后者是支持港幣與美元挂恥7.8匯率的外匯儲備資產,防止有人操控匯價,但原則上可以動用小部分作長遠投資,而不應絕大部分存放於外匯金融工具,只作收息用途。筆者認為財政穩健對穩定經濟十分重要,但拿到100分滿分只不過表示香港在長期經濟發展上,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令香港減少競爭力。
管制效率有改善空間
管制效率程度以商業自由度、勞工自由度及金融自由度來衡量。報告指出香港有很高的自由商業環境,勞工法例不嚴苛,很少物價管制,有利公司的創業及營運。不過,報告卻忽略了最近新創公司在銀行開戶上遇到不少掣肘,令本地及外來公司不願擴展業務或成立新公司。特別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他們在融資方面已經吃虧,而加上開設銀行戶口有難度,商業環境是雪上加霜。雖然金管局已經發出聲明,勸導銀行在開設戶口上采取略為寬松的態度,但目前情况沒有改善。有關勞工方面,勞資雙方正在為對冲強積金、界定標準工時及統一有薪公眾假期而爭拗。雙方關系變得很緊張,所以將來勞工法例也會趨於复雜及繁瑣。假如以上問題得不到改善,筆者相信未來管制效率程度這一方面的分數會大打折扣。
提高金融科技開放程度
市場開放度是貿易、投資及財務的開放度來作指標。報告表揚香港在這方面的成就,基於香港是沒有關稅的自由港,進出口的貿易總額是GDP的400%,亦十分歡迎外來投資而金融財務的監管構架十分健全,對外資金融機構一視同仁。筆者認為香港在金融科技(fintech)上發展得較為落后,例如眾籌(crowdfunding)、電子支付(electronicpayments)及人際借貸(peer-to-peerlending)等,都遠不及歐美地區的發達。香港應提升這方面的能力而又能保障網絡安全,增加人流、物流及知識流的互通,使香港整體市場更加開放。
香港在108個國家及城市中被評估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這意味着香港提供了一個很理想的平台給港人及外國投資者發揮所長,但上述的量度指標不夠全面性及有漏洞,不能正確代表受調查地區的自由度,例如指標不包括少數族裔及宗教歧視程度與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特區政府也不應沾沾自喜來標榜這個排名榮耀,其實香港有很多地方還需努力和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