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潜在的中美貿易戰壓力

2017-02-22
来源:香港商报

 

 

  梅新育

  特朗普時代的中美貿易摩擦是否會激化?中美貿易戰將怎樣開打?幾乎從去年11月9日美國大選結果揭曉之日起,這就開始成為國際輿論熱議的話題。由於特朗普勝選以來、特別是他上任以來美國貿易主管機構接連宣布了幾項對華不利的貿易爭端裁決,圍繞這方面的議論還有升溫趨勢。但只要冷靜客觀審視,就不難看出,目前貼給特朗普的「反全球化」標籤未必符合事實,近來美國宣布的對華貿易爭端裁決不能算在特朗普政府頭上,特朗普政府上台不僅帶來了貿易爭端潜在壓力上升的風險,也帶來了新的經貿發展機遇;即使中美經貿爭端走到兩敗俱傷大規模貿易戰的地步,我們也有信心保持、乃至提升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相對地位。

  特朗普不完全反全球化

  首先,我不認為眾多媒體給特朗普貼上的「反全球化」標籤完全符合事實。實際上,作為一個生意遍布全球多個國家的商人,特朗普對全球化利益的感受遠比專業政客深刻;他反的是不可持續的現行全球化模式,而不是全球化本身。在去年美國競選期間,我已經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專欄文章中一再對「特朗普經濟學」的目標表示理解,因為美國財政、貿易「孿生赤字」如此巨大,而且還在繼續快速膨脹,這種經濟模式、這種全球化模式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永久延續下去的;動大手術改革調整,勢在必行。而且,也只有美國宏觀經濟穩定可持續運行,才能保證中國對美經貿、乃至整個中國對外經貿的持續穩定發展。

  其次,近來的一系列對華不利貿易爭端裁決不能算到特朗普政府頭上。不錯,美國對華貿易爭端壓力有上升之勢,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年美國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11起,反補貼調查9起,合計發起貿易救濟調查20起,發起調查案件數量比上年猛增81.1%,涉案金額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1%。近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不銹鋼板材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作出終裁,最終裁定的稅率之高,更是堪稱「變態」。問題是這些爭端都是奧巴馬政府執政時期發起的,每項貿易爭端從發起到裁決通常要一兩年,能夠算到特朗普政府頭上的對華貿易爭端還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出現。

  第三,我從來就沒有忽視特朗普從競選以來圍繞對華經貿發表的一系列刺激性言論,但這些言論并不比當年就任后極大推進了對華經貿關系的克林頓等人更刺激多少。特朗普的主張本質上是一個帝國在過度擴張之后主動收縮以求固本培元,他是在以咄咄逼人的進攻性戰術開展戰略性退縮;也正因為他的根本目標是重振美國實體經濟,夯實美國經濟基礎,所以,他上台給中國經貿帶來的不僅僅是爭端風險上升的不確定性,更有廣大的潜在商業空間。我是這樣極力向中國企業界主張的,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不少企業界人士幾乎從特朗普勝選之日起就積極地研究探索對美經貿新機遇,這充分表現了中國企業家的進取精神,增強了我的信心。

  中國不會接受不合理索求

  最后,尽管我主張中美努力探索雙贏合作,但我也并不十分擔心中美經貿爭端的殺傷力,希望美國有些人不要自以為可以憑藉中國對其巨額出口,以大規模貿易戰要脅中國接受不合理的經濟索求。

  為什麼?因為以中國經濟當前的體量和「江湖地位」,中國經濟的目標已經從此前單純的「趕超」轉向兼顧「防範被趕超」,如果發生無可挽回的國際性的、世界性的經濟貿易下滑,無論它是自然發生的,還是如同20世紀30年代美國《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引爆的世界性貿易戰所造成的,我們不必徒勞地追求在這個時候本國增長率與自己的歷史紀錄縱向比較,只要能夠保證自己的增長實績與別國、特別是主要競爭對手橫向比較相對較好,我們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就會上升、所占份額就會擴大,就仍然有利於我們「防範被趕超」。正因為如此,早在次按危機之初,我就一再強調,像中國這樣抗風險能力強的國家,只要自己國內不亂,穩得住陣腳,來一場兩場全球經濟危機反而是好事,因為我們過年把兩年緊日子,就能夠換來淘汰競爭對手、自己加快脫穎而出的結果。(梅新育:《危機帶給中國制造業的冲擊與契機》,《商業週刊》(中文版),2009-3。)

  2008年初至次按危機高潮期間,我為什麼常常說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已經期待了兩三年?在2007年11月4日騰訊網舉辦的「誰在推高中國的資產價格」思想沙龍上,我為什麼說大國崛起要充分利用危機和動蕩的機遇,說感謝索羅斯先生挑起了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鏈接:http://view.news.qq.com/a/20071105/000016_2.htm)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如果沒有索羅斯他老先生在1997年挑起東亞金融危機,中國不可能那麼快在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中脫穎而出。次按危機的結果同樣是顯著提升了中國經濟貿易在全世界的份額:2007年,中國實際GDP占全世界10.8%、新興市場的24.8%,貨物服務出口占世界7.8%、新興市場的23.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08年10月號)》,第253頁)。到2015年,中國實際GDP占全世界17.3%、新興市場的30.0%,貨物服務出口占全世界11.6%、新興市場的31.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16年10月號)》,第207頁)。

  近兩年全球貿易下滑、中國經濟減速,但中國貿易占全球份額依然在提升。根據世貿組織數據,以美元計價,2014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增長0.3%,中國增長6.1%,美國增長2.6%,歐盟增長3.7%(其中德國增長3.4%),日本萎縮3.5%,被許多西方輿論捧為趕超中國希望的印度增長2.5%。2015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萎縮13.5%,中國萎縮2.9%,美國萎縮7.1%,歐盟萎縮12.5%(其中德國萎縮11.0%),日本萎縮9.5%,印度萎縮17.2%(世貿組織資料庫)。

  既然即使發生上述最糟糕狀况都無損於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無損於中國兼顧「防範被趕超」的目標,中國未來的貿易爭端談判對手們最好還是不要以為全面貿易戰的恐嚇能把中國嚇倒,有話好好說為妙。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