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到清倉式減持,中科招商只用了一年半時間。
原本稱為長期戰略卻變成短期炒股,中科招商大逆轉背后是IPO提速、借殼審核趨嚴的政策背景。由于殼股價值的下降,項目退出不必非要通過并購重組,中科招商決心“一把出”,處理手上的殼股。
同時,中科招商還面臨合規性的壓力。監管者多次表達了對一二級市場套利的不滿,全國股轉公司也要求掛牌私募機構進行整改,私募機構利用新三板募集資金去二級市場炒股成為禁區。
更重要的是,在新三板暫停私募融資后,中科招商也開始面臨缺錢的煩惱,雖然在發行債券和質押股票能夠一時緩解資金壓力,但仍不能滿足快速擴張的步伐,因此賣掉上市公司股票回籠資金迫在眉睫。
清倉式減持落袋為安
中科招商在年后首個交易日公告稱,其子公司中科匯通(深圳)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稱“中科匯通”)將減持天晟新材的股份。中科匯通計劃未來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出售持有的全部股份,占上市公司股本5.1%。
這是第8家中科招商公告清倉減持的上市公司。1月25日,中科招商一口氣宣布,旗下三家子公司將減持綿石投資、豐樂種業、大連圣亞、北礦科技、三變科技、沙河股份、祥龍電業等七家上市公司股權。
截至公告日,中科匯通持有綿石投資11.51%的股權,持有北礦科技9.3%的股權,在其他公司持倉都超過5%。公告當日,沙河股份股價暴跌8.5%,豐樂種業和綿石投資分別下跌3%和2%。
中科匯通在這些公司的持倉都是通過二級市場競價買入的。去年年中,中科招商在股市劇烈波動后逆勢舉牌16家上市公司,共耗資34.4億元。從當初大規模的高調舉牌到如今集中清倉,中科招商只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
被中科招商盯上的上市公司通常具有市值小、股權分散度低、業績平平等特點。公司董事長單祥雙曾表示,希望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再以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平臺實施并購重組、產業整合等長期性資本戰略。
國海證券策略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減持肯定有盈利,2015年股市波動期間殼股市值在20億元左右,現在大部分民企殼股的中值在大概30多億元,這時候減持,盈利空間還是挺大的。”
他認為,囤殼的投資機構一般持倉規模較大,并且殼股的流動性較差,投資機構不太可能從二級市場直接減持,更可能選擇大宗交易的渠道減持。大宗交易對股價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但間接的減持壓力仍然存在,股權相當于從一個集中的機構分散到多個機構。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現在大政策背景和新的階段看,中科招商的決策是比較有預見性的。在整個經濟環境不明朗,金融投資領域存在泡沫和風險時,及時兌現投資收益,落袋為安以備不時之需,是比較明智的。”
他認為,中科招商率先果斷地一次性清倉,比繼續等待或者一個個賣出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政策驟變脫下殼股光環
去年5月,快遞行業大佬順豐速運以433億元作價借殼鼎泰新材上市,公司股價最高攀至59.9元。中科招商由于持有鼎泰新材10.93%的股權而獲益豐厚,目前鼎泰新材的總市值達到1755億元,是中科招商2015年增持時的70多倍。同年10月,中科招商賣出鼎泰新材1100多萬股,占公司股權4.7%。
按照2015年中時中科招商舉牌的邏輯,熊市里重組并購是主要題材,并購題材股價格回彈的可能性較大,此外,中科招商在市場下跌時以低成本介入,目標主要在于持有50家上市公司,作為并購重組的資本運作平臺,為投資項目的退出打開通道。
不過,政策環境的改變帶來了投資邏輯的逆轉。
去年,證監會共審核了275家企業的IPO申請,通過了247家,其中僅11、12月兩月就審核通過了84家。盡管市場行情下行,但證監會繼續保持IPO審核的速度,今天1月再核發34家。
與此同時,去年9月,被市場稱為“最嚴借殼新規”的修訂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實施。新規從嚴監管的立場未有任何松動,對于打擊制度套利的態度堅決.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公開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完善并購重組機制,同時強化對“忽悠式”、“跟風式”重組的監管力度。
前述國海證券研究員表示,“按照目前的IPO節奏,目前排隊的企業可能今年能夠全部審核完畢,想上市的公司可以直接通過IPO,殼公司的價值肯定會受到侵蝕,目前民企殼公司市值已經跌破40億元。”
投中研究員分析師陳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年IPO實質加速,以及通過并購重組退出的方式受阻都導致殼股的炒作價值不高。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來看,并購重組借殼退出并不是特別好的方式,并購借殼的預期收益較低,概率也不高,還不如把企業注冊地遷到貧困地區,走扶貧綠色通道退出。
中科招商本輪公告減持的8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在過去60個交易日中累計下跌了20%左右。在中科招商埋伏的20多個上市公司殼中,像鼎泰新材那樣的案例只是少數,去年6月,證監會否決了天晟新材的并購重組申請。
中科招商也“差錢”
除了投資邏輯,合規壓力也是中科招商清倉上市公司的重要考慮。
去年初以來,對于私募基金的監管全面升級,隨著私募管理人登記和信息披露指引、“史上最嚴”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等新規出臺后,對私募的監管風暴席卷全國。證監會私募基金監管部副主任劉健鈞去年7月表示,國務院領導要求,創投基金不得介入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已經介入的要清退。
與此同時,新三板也暫停了私募基金的掛牌和融資。去年5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針對掛牌機構發布了8條整改要求,其中包括掛牌私募機構的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募集資金不存在投資滬深交易所二級市場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形。
去年5月4日,中科招商進行了最后一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公司通過大宗交易增持海聯訊2.54%的股份,累計持有上市股本的29.8%。
2016年三季報顯示,中科招商前三季度營收增長4倍,達到9.3億元,凈利潤增長120%至14億元。其中管理費收入5.4億元,占營業收入58.4%,包括投資二級市場變現收益在內的投資收益仍高達4.46億元。按照股轉公司規定,如果中科招商不能夠在今年5月前完成該項整改,將面臨從新三板摘牌的命運。
中科招商是新三板的受益者之一,2015年掛牌后曾從新三板市場實現108億元的巨額股權融資,支撐了對16家上市公司的舉牌行為。
由于融資被叫停,中科招商不得不尋求其他的途徑,去年12月以來,中科招商共發行了4筆私募債,總募資規模達到32.9億元,同時通過質押上市公司股權和計劃境外發行美元債券等方式獲得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是中科招商的當務之急。
記者從接近中科招商人士了解到,中科招商與中民投聯合發起了70億元的夾層基金,同時啟動了600億元規模的廣東中科泛珠產業資基金,并且與工商銀行、華潤銀行等發起設立了規模30億元的新三板基金,資金需求巨大。作為基金劣后合伙人,公司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和差額兜底,因此賣掉上市公司股票回籠資金迫在眉睫。
中科招商公告顯示,公司還在醞釀重大資產重組,計劃購買某基金49%的股權,該基金持有某投資公司99%的股權,交易金額較大。近期,中科招商還計劃對國際投資業務平臺上海世楨投資有限公司增資6億元,同時在重慶和上海設立子公司。
付立春表示,“中科招商在新三板融資并不順利,它其實也差錢。”他認為,另外,隨著資本市場體系的完善,政策套利的空間逐漸壓縮,投資市場已經進入新的階段,過去從以發現價值撿漏,和擊鼓傳花接盤的模式已經沒有了空間,投資機構需要沉下心來,把資金期限和目光放長遠,從投機轉向創造價值。只有深耕投后管理、資源整合,才能在經濟周期波動、政策周期演變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