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2月3日立春“百年一遇” 丁酉雞年長達384天

2017-02-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昨天是丁酉雞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今年的立春創造了紀錄:上一次2月3日立春發生在1897年,距今已有120年。今年還是“雙春年”,有兩個立春、兩個六月。

  從天文學上看,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即為立春。此前關於今年立春的時間,社會上流傳著三個版本:2月3日,2月4日,2月5日,究竟哪天立春?按照紫金山天文台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立春的准確時間為2月3日23時34分。

  一般2月4日立春最常見,3日或5日立春則比較罕見。據報道,上一次2月3日立春發生在1897年,距今已有120年,下一次則發生在2021年。為何立春日期會不一樣?天文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太陽周年長短不均勻,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因此節氣的具體時間就會有微小的變化。

  一般同一個節氣每年要比前一年滯後五六個小時,遇到閏年則提前24小時。如此一來,同一個節氣在平年與前一年基本保持不變或滯後1天,在閏年與前一年保持不變或提前1天。因此,同一個節氣的起始點就有3個不同的公曆日期。以立春為例,就有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這三種情況。

  但這僅僅是這個神奇雞年的開始,這個雞年還是閏年,長達384天,下一次過春節要等到2018年2月16日。不光時間超長,這個雞年還是“雙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臘月十九又立春。

  “雙立春”和“無春年”都是農曆年“置閏”導致年長短伸縮造成的。我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正常的農曆年要比公曆年短10天到11天,為平衡陰曆、陽曆之間的時差,傳統曆法增設閏月,設置了“十九年七閏”的規則,今年的雞年就是“閏六月”的“加長版”農曆年,從今年1月28日開始,直到2018年的2月15日才會結束。

  立春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立春後,天氣開始回暖,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太陽暖和多了。立春是春季的開始,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