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股市歡迎怎樣的人(金海觀潮)
近期,保險資金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已成股市的白熱化談資。是是非非中,市場各方對于保險資金態度的微妙變化,是一個需要深思的現象。
長期以來,A股散戶比例過高,專業機構持股和成交量占比小,被認為是市場投機性強的重要原因。所以,吸引長期機構入市,一直是市場發展的關鍵點。保險作為資金實力較雄厚的機構,其入市不但能為股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也有利于推動市場規模成長和結構改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股市對保險資金完全持歡迎態度。從上世紀末放開保險購買基金,實現間接入市,到開閘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再到不斷提高入市資金比例的上限,市場都是當成重大“利好”。
從保險一方看,獲準入市后的很多年里,并不顯山露水。直到近兩年,保險行業資產規模迅速擴張,又遭遇市場收益率水平不斷下行的“資產荒”。如何管理運用好龐大的保險資金,找到收益與風險匹配的資產,成為保險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估值合理、業績穩定,保險機構買入力度不斷加大。險資對股市這一投資渠道越來越倚重,其在市場中的存在感也迅速上升。
如此看來,股市需要險資,險資需要股市,本該是“雙贏”局面。現實情況卻是,這一兩年,部分機構風格激進、動作猛烈,不斷挑動市場神經,客觀上已引起監管層、相關上市公司、部分投資者的不滿和排斥。
從一個受歡迎的角色,變得飽受質疑、引發爭議,這與部分機構的所作所為大有關系。此類行為是否“擦槍走火”、監管上如何更好規制,還有待明確。退一步說,即使這些行為合法合規,但既然成為市場的一分子,而且是備受關注的大機構,就不能忽視在市場中與別人的相處之道。如果被貼上姿態兇猛、我行我素、興風作浪的標簽,不會得到認同。顧及各方訴求,為市場貢獻正能量,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成為真正被股市接納的投資人。
要做穩健投資者,而不是短線投機客。保險資金來到股市,就是為了投資回報,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作為體量龐大的機構,應堅持穩健審慎原則,其收益主要應來自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成長價值,而不是短期暴利。反觀近期一些機構,打起市場存量資金的主意,頻繁短炒、快進快出,在零和博弈中從別人口袋里快速“掏錢”。普通小投資者這么做還情有可原,大機構也采取如此散戶化的操作模式,既非長久之計,也不會受其他投資者“待見”。
要做價值發現者,而不是題材制造者。機構是專業化投資者,無論是投資理念還是專業水平,相比而言都更有優勢。市場整體能否形成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大風氣,機構的導向作用更大。應當說,近些年來,大部分保險資金都投向了經營基本面穩定、分紅派息率高的優質股票。然而,最近也有一些機構采取了“買而不舉”策略,買入比例達到近5%的舉牌線位置,然后通過各種渠道放出風聲,制造“舉牌”概念,吸引投資者跟風。這種做法的出發點究竟是什么,不免令人生疑。
可以做舉牌者,但不能做攪局者。惡意收購、門口的野蠻人……這些詞匯聽起來都有些貶義。事實上,“野蠻人”的存在并非沒有積極意義,其高超資本運作技巧和強大資本整合能力,會讓上市公司現有管理層不敢有絲毫懈怠,時時刻刻想到被并購的風險。這種“威脅”的存在,能夠促進市場效率提升,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市場驅動力。然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收購,都要以資源的更高效配置為前提。在并購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各自的專業優勢,考慮公司經營的延續性穩定性。如果一味“霸王硬上弓”,最終毀掉了一家好企業,那就成了攪局者。至于為了一己私利,把上市公司當作工具,想通過各種資本游戲“坑”其他股東,就更不能讓人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