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雙匯發展再次10億海外收購 能否消化未可知

2016-12-05
来源:投資者報

   剛剛吞下“大象”三年,且在去年隨著國內豬價上漲才凸顯并購效果,如今又斥資10億元收購另一家海外公司,這對雙匯發展母公司萬州國際的消化能力是一大考驗。

  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0895.SZ,下稱“雙匯發展”)。作為國內最大的肉制品生產企業,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生鮮制品(鮮肉)、高溫肉(保質期較長的火腿腸等)、低溫肉(即食火腿、培根等)業務。早在2013年,雙匯發展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跨國并購,花71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這場國內最大的跨國并購在公司日后的經營中起到多大作用?

  不久前,公司又發布公告稱,史密斯菲爾德又欲以1.45億美元(按當日匯率計算約等于人民幣10億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綜合豬肉產品生產加工商Clougherty,交易預期于2016年末之前完成。公司本次收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之前的大型并購已被公司完全“消化”了么?近日,《投資者報》記者與公司相關負責人聯系并詢問以上問題,但并未得到合理解釋。

  進口肉自用比例小

  毛利率壓力仍很大

  2013年,頂著巨大的內外部壓力,公司控股股東萬州國際董事局主席萬隆力主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并購大戲,將美國最大的屠宰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納入麾下。但此后,這一并購并沒有為雙匯發展帶來多大優勢,當時國內的豬價也在下跌,這讓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后的整合效應無法發揮。因為對于雙匯來說,鮮肉銷售收入占總收入60%,也就是說鮮肉價格下跌對雙匯整體上不利。只有中國鮮肉價格上漲,而進口鮮肉價格下跌時,在海外有公司的雙匯才具有獨特優勢。

  知情人士稱“在2014年,依靠控股股東,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豬肉僅7萬噸左右。此時中國豬價比美國豬價便宜,進口肉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推進較慢。”

  這種局面在2015年二季度以后開始改變。當時中國豬肉價格經過長期低迷后開始上漲,但美國本地豬價卻開始下跌。雙匯發展趁機加大了美國進口肉的采購,當年,公司進口肉翻倍,達到16萬噸左右,共計17億元。

  這個數字隨著國內豬價大漲也不斷擴大,今年前三季度,進口肉金額已達到31億元,公司預計2016年整年將進口30萬噸豬肉。

  據業內人士稱,“今年4月前后,美國的生豬價格為每公斤8元,但在中國高達18元左右,美國豬肉到岸后加上成本費用,每噸達到2.2萬元左右,但在國內的價格達到2.7萬元。”

  如此看來,從美國大舉進口是筆很劃算的生意。不過,奇怪的是關于這些進口肉的用途,據知情人士稱,僅20%用于自己肉制品的原材料,80%用于外銷或以生鮮凍品的方式售賣。但是,生鮮凍品毛利率在這幾類業務中,毛利率最低,據半年報數據顯示,生鮮凍品毛利率僅有4.8%,高溫肉制品和低溫肉制品毛利率都在30%左右。所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18.22%,同比下滑了3%。如此看來,低成本的進口肉并沒有緩解多少毛利率下滑的壓力。

  此外,在大舉進口的同時,進口肉的質量也拉響了警報。近日,質檢總局發布了進口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黑榜,雙匯、雙匯的子公司史密斯菲爾德、大股東羅特克斯均赫然在列。近一年來,雙匯申報進口的多批次來自美國的史密斯菲爾德出品的帶骨豬肉、豬蹄、豬胸軟骨等凍品因貨證不符、標簽不合格等原因被予以銷毀或退貨處理,總計數量還不小。

  精細加工仍需提升

  新品培育效果不明

  對進口肉不采取精加工就大量外銷,大大縮小了利潤空間。這也與公司目前的精加工技術水平有很大關系。雖然,公司在多次投資者調研會議上,都提到了欲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不過目前看來效果還不是太突出。目前,公司的低溫肉制品等新產品在公司整體銷售收入中占比僅有10%。且雙匯試圖將史密斯費爾德作為品牌打入中國的計劃并未成功。盡管在高鐵、機場、商超的廣告頗多,但是也難以改變史密斯費爾德這個純正美國味在中國銷售遇冷的情況。而且,2015年2月,公司推出的“非常系列”等新產品,但最終由于這些新品質量不夠穩定,也未受到消費者認可。

  針對上述問題,公司管理層曾稱,“截至今年10月,雙匯發展在新產品和渠道上都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美式產品與西式產品處于新產品推廣階段,收入占比不是很高。但此類新產品是未來產品結構的發展趨勢。而隨著這些新產品和低溫制品逐步放量,預計公司毛利率下降的局面會有所緩解。”不過,后續效果如何,是否能更充分利用進口肉,還需市場檢驗。

  再次海外收購

  能否消化暫未可知

  剛“吃下”全球最大的肉制品生產公司三年,今年11月22日,公司又發布公告稱,將再次收購美國一家綜合豬肉產品生產商及加工商Clougherty,并公布資料稱,這家標的公司日屠宰生豬約7400頭,年銷售額約5億美元。其產品主要在美國西南部出售,包括熱狗、培根、早餐肉腸、生鮮豬肉、火腿、午餐肉及煙熏香腸。

  對于本次收購的原因,萬州國際公告稱:“與美國東岸工廠相比,西岸對亞洲的出口更具時間優勢,因而具有戰略意義。”

  某業內人士稱,“今年,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的豬肉量預計會同比翻番。以此來對沖公司面臨的成本壓力和毛利下滑壓力。收購Clougherty對今后加大從美國進口生豬更具有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優勢。”

  不過,剛剛吞下“大象”且在去年隨著國內豬價上漲才發揮出更大優勢,又再次斥巨資10億元收購另一家海外公司,不知公司是否有能力消化。且海外整合無論在管理還是程序上都會更加復雜,國內外豬價行情波動較大,不斷收購海外公司是否能在根本上改善雙匯發展長期面臨的凈利潤增幅放緩及毛利率壓力,需待時間檢驗。提高產品精加工技術及培育更多穩定的新產品,看似是一個更加長久之計。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