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匯率走勢圖
【香港商報網訊】周五(11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第三天下調。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168,上日為6.9085,下調83點;上日16:30收盤報6.9189,夜盤收報6.9180。
就在周四,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跌破6.90關口,報6.9085,創2008年6月16日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跌至6.9654,刷新歷史新低。在岸匯價收報6.9190,同樣創下八年收盤新低。
市場普遍認為,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整體受到美元指數走強的壓制。美元指數今日上漲0.28%,現報101.85。周四美元指數一度突破102,創十三年半新高。
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今日援引專家觀點發文稱,近期人民幣貶值是在美聯儲加息前釋放貶值壓力,是國際匯市變化的自然反應,且近期資金外流壓力未隨貶值壓力而強化,市場對本輪貶值反應較為理性。
至于人民幣的未來走勢,上述央行媒體文章認為,短期內人民幣仍將承受貶值壓力,這主要是由于外部環境因素助推美元走強,以及明春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建行外匯專家韓會師則表示,需要密切關注每日下午4點30分的收盤價,只要收盤價仍然在中間價上方,特別是偏離幅度經常大于50個基點,那麼大家就要對人民幣的弱勢行情保持預期。
不過,韓會師同時提醒,人民幣貶值一定是有限度的,其底線是不要觸碰廣大民眾對于人民幣幣值的基本信心,否則即使存在嚴格的資本管制,貶值預期帶來的風險也會向社會其它領域擴散。
資金面方面,中國央行將進行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今天將有2300億逆回購到期。本周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400億元,上周凈投放4250億元。央行還就7、14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

【相關閱讀】人民币大幅貶值 中國難成最大贏家
網易研究局文章稱,國慶節後,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一攬子貨币,似乎開啟了人民币匯率跌跌不休的開關,在岸和離岸人民币連續跌破重要關口,距離7.0也僅剩一步之遙。
實際上,人民币這一輪貶值始于去年的“811匯改”,在匯改後的第二天,商務部曾宣稱“人民币匯率下調對外貿出口有刺激作用”。隨着今年樓市火爆,又有分析师表示“房價和匯率只能保一個”,進而認為人民币貶值有助于保房價。最近網上甚至出現一種觀點,聲稱“人民币貶值,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網易研究局認為,這些說法有待商榷。
人民币到底貶值了多少?
大家關注的最多的是人民币兌美元匯率,那麼人民币貶值是美聯儲在加息周期導致美元走強而引發的嗎?

美元指數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 (數據來源:wind 制圖:網易研究局)
網易研究局對比了國際市場部分主流貨币兌人民币的匯率,發現今年以來(下表數據截至11月24日)不僅僅人民币兌美元跌去6.54%,兌其他貨币跌幅也不小,兌港币跌6.45%(港币盯住美元),兌瑞郎跌3.80%(瑞郎和日元是兩大傳統避險貨币),兌日元跌幅達到13.35%(英國脫歐後巨量避險資金涌入日元),兌歐元跌2.97%,總體來看人民币相對于其他主流貨币也確實貶值了不少。
2016年以來美元兌主流貨币匯率表(數據來源:wind 制圖:網易研究局)
除去英鎊和日元這兩個特殊貨币,人民币的跌幅讓人不得不警惕。美元強勢確實加速了人民币貶值,但更多的原因或許還在人民币自身。
貶值能拯救出口?
從三架馬車來看,“貶值刺激出口說”似乎是很有市場的:投資需求一直很弱,今年以來民間投資斷崖式下滑,基本全靠增速超20%的國有投資支撐,而且當務之急是去庫存恢復流動性;消費增長一直很平緩,也不可能馬上带動經濟增長;而人民币貶值能刺激出口,可以迅速扛起經濟增長的大旗。
網易研究局查找了脫歐公投後的英國相關數據,發現英鎊在脫歐公投後貶值大約15%,出口額大幅上升。這可以說明貨币貶值確實刺激了出口嗎?英國的外貿結構和中國差別很大。作為發達國家,英國的四分之三的出口都是服務貿易,比如金融行業、生物技術、航空航天和信息技術等;而中國出口貿易對進口原材料依賴大,很多是“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企業,這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的產品大部分依賴進口的材料,人民币貶值導致進口成本變高,反映到市場終端就是產品成本的提高,消費價格提高。

英國出口額走勢 (數據來源:tradingeconomics)
進口和出口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出口產品價格降低會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進口成本就高了。人民币大幅貶值確實一定程度利好出口,但對于中國而言這個利好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出口的問題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還有兩大原因制約着出口。
第一,經濟全球化下形勢下仍然存在巨大的貿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僅在2015年上半年,中國就遭遇貿易摩擦37起。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公然提倡進行貿易保護,特別對中國和墨西哥征收45%關稅。根據美國商務部,2015年美國進口額佔比前三名依次是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如果特朗普的政策真的實現了,將會對中國出口業造成不小的影響。

美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額佔比 (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民生證券研究院)
第二,全世界的需求疲弱,中國的貿易伙伴經濟都不好,出口增速被拖累。“811匯改”至今,人民币已貶值約11.3%,但出口仍然是負增長,貶值對于出口的邊際改善十分有限。海通證券姜超表示,根據德國、日本、韓國的經驗,匯率更多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不是推升經濟增長的原因,各國經濟、出口強時匯率強,經濟弱時匯率也弱,而不是反向關系。

進出口同比增速圖 (數據來源:wind)
人民幣匯率都快“破7”了 央行怎麼還不出手?
最近恐怕已經不能用“見新低”來形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跌勢了。茶馬君自己不留學不海淘,不買QDII不炒美股,身邊也沒幾個天天忙著對沖匯兌損失的外貿土豪,但還是結結實實地被人民幣的走勢震驚到。從匯率走勢圖上看,近兩個月人民幣凌厲地連破三個整數關口,而且用的時間越來越短,6.6跌到6.7用了3個月,跌到6.8用了一個月,從“雙十一”首破6.8到今天失守6.9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月!
這當然不是剁手黨造成的,而是由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因素疊加。隨著國際形勢的起伏,現在還猜不到結果,不過今天茶馬君帶你一起看看這場美國政府和中國央行唱主角,G10和新興經濟體含淚圍觀的年底大戲,卻可以剝離出一些趨勢。
特朗普黑天鵝
如果你還在吐槽入主白宮的特朗普,茶馬君只能說向前看好麼,就連公開跟他作對的硅谷精英們也已經狗血滿滿地遞上求和信了,華爾街那些精明的大佬更是只允許美元跌了一天。新總統即將上任,“見面禮”也不好太難看。
環顧當下,特朗普選期所主張的一連串經濟牌,現在都化身金融市場上令人戰栗的“黑天鵝事件”。跌跌不休?可絕不止人民幣啊,主流貨幣都哀鴻遍野,歐元、英鎊、日元、澳元,乃至印尼盾、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沒有一個不是應聲而跌。
特朗普在選舉期間曾經多次怒轟美聯儲主席耶倫,說她遲遲不加息是為民主黨打掩護。近期耶倫挺不住了,稱加息條件將很快會滿足,大家都猜北京時間12月15日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即將加息。因此,大選當天,美元指數忽然從96.39跳漲到98.31,並在短短5個交易日內漲破100。
中長期來看,特朗普曾多次表態要給美國經濟來點“強刺激”,怎麼辦?特朗普除了可能推出美國版的“大基建”、“四萬億”外,還要美國企業現金回流。這是什麼概念?僅蘋果公司一家在海外的現金就有2160億美元,全部美國企業在海外囤積的現金,估計超過2.5萬億美元。美元回流當然奇貨可居,推動價格上漲啦。
雖然選舉期間放的承諾不可全信,但市場預期提前釋放不稀奇。如果特朗普總統上任後,真的能讓美國GDP增長達到3.5%,那這個經濟增長對美元的支撐力度可不小。
這幾個理由疊加起來的威力足以讓美元的“特朗普價格”比“奧巴馬價格”更有上漲的勢能。不過,茶馬君並不覺得強美元就沒有天花板,假設特朗普選期的言論全部落地,他所主張的“大減稅+大刺激”將令美國政府負債飆升。穆迪曾測算過美國2020年可能達到希臘破產時的赤字率,而特朗普此前的執政經驗等于零,這根鋼絲他到底能走多久,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央媽去哪兒了?
美元勢如破竹,人民幣節節敗退。
中國央行這一次似乎不按套路出牌,選擇了淡定。茶馬君查看過2007年11月至今人民幣兌美元曲曲折折的走勢圖,發現在2008年到2010年之間曾經拉出過一條顯眼的平臺線。當時金融危機颶風猛刮,人民幣多空兩頭始終膠著在6.83附近點位。
長期橫盤的同時,政府再祭出“四萬億”大殺器,讓中國經濟立馬成為世界的大救星,整整堅持2年不貶值的6.83就被認為是央行默許的“鐵底”。然而這次令人大跌眼鏡,人民幣順流而下,“鐵底”沒有獲得任何支撐。
茶馬君覺得,這次央行不出手應該是躲在背後觀察局勢呢。手里有王炸,當然不能隨便炸。原因可能也有好幾個。
央媽沒必要這個時候出手。美元現在是極度強勢,非美貨幣都在跌(要比慘,歐元、澳元和日元跌得更多),現在抵抗不是好時機,不妨順勢為之,正是因為“特朗普變量”暫時說不明道不清,還不如在明年1月20日新總統正式就職前一步貶到位。
而去年8月11日的匯改更新了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決策層對人民幣適度貶值的寬容度有所提高。你看,國慶節前後,央行就放棄了對6.7的爭奪。之前的波動一直控制得比較小,可能是一種對市場情緒的試水。
應該怎麼看?
人民幣真的貶值了嗎?嚴格來說其實也不算啊,只是在美元強勢的背景下相對美元貶值了而已。SDR、BIS、CFETS三大貨幣籃子里,人民幣匯率指數上禮拜都是漲的呢。比如說去年加入的SDR,本周指數比9月底還要高,其中就是按照不同權重參考了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說白了,人民幣對美元在跌,但其它主流貨幣對美元跌得更狠啊,那你說人民幣目前算不算強勢貨幣呢?受恐慌心理煎熬,著急脫手人民幣的作法顯然不理智。
當然,央行的淡定不可能沒有限度,每一次出手干預也都是經過了反復的測算和評估,中國現在比較低迷的經濟增長肯定無法承受人民幣長期劇烈貶值。
不過,至少從中短期看,人民幣破7應該沒有太大懸念了,只不過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一些比較激進的華爾街投行認為,明年底人民幣會貶到7.3,也有人傾向于7.15的預判,茶馬君覺得糾結點位沒多大意思,但有兩個趨勢是可以確定的。
第一是美元當前兇猛的走勢無法持久。畢竟目前的美元指數已經超過“美聯儲終止QE”和“美聯儲第一次加息”形成的前兩次高點,大大釋放了大選和加息的紅利。而特朗普究竟能不能讓美國greatagain以支撐美元,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還有一點趨勢是人民幣長期的貶值恐怕不會輕易結束,因為雖然茶馬君說了那麼多外部因素,其實人民幣走軟還有著深刻的內因。中國的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等于是失去了對匯率走高的支持。
市場信心的減弱最大的副作用在于資本流入速度的放緩,以及流出速度的加劇。所以,在中國經濟運行總體格局走出當下的困境以前,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估計是不會消失的。
不過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國內商品價格終端的影響並不是直接的,眼前最要防的就是通脹,這才是對老百姓生活影響最大的。如果是出境游、奢侈品、進口車、海外投資或者留學需求者,那茶馬君想說還是趕早換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