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 2016作品 「東方靈黑三部曲」全三章
深美如淵,千古一夢——“東方靈黑三部曲”之《萱珠》《落墨》《蓮空》,為當代斫琴师梧桐樹參悟古典匠心斫制,深諳古琴之內在,得大河之南天地物華,依循唐代傳統古法制琴流程,令穿越時空的匠心、匠意、匠材皆得靈性重生,以極具藝術性、哲學性、觀賞性和收藏性的綜合有機體,鄭重開啟藝術精神的朝聖之旅。
東方靈黑三部曲分為上中下三闋。這是斫琴师在數十年來堅守傳統古琴斫制和文人琴修教學的基礎上,整理古籍文獻,研究存世古琴,感悟古琴聲韻藝術,向中國古典文化及東方哲學的一次致敬。東方靈黑三部曲在文化體系上各自獨立成章,于內核上卻是一脈相承。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混沌乃天地之源即中華民族始祖的神話。又,老子所說無狀之狀無名之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混沌意味着萬物初始及萬物周行而不殆。

上闕:厥土黑墳九州攸同 《萱珠》 / MEMORIES of ANCESTORS
上古時期,人類祖先已經對黑色有了獨特的認知。黑陶的發現與制作,表明中華文化早期黑色審美取向首先來自對自然土壤的崇拜。這是千古傳承的根基,與“黑”相關顏色詞“玄”“幽”、祭祀之貢與禮制、血緣紐带以及華夏民族所特有的傳統思維模式,見證了黑色使用之逐步由自然崇拜上升到國家政教禮制高度,並為宗法制度中色彩等級制度的確立奠定基礎的過程。
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一切生命的開始和歸宿,它是孕育在母體內的探索心動的聲韻。“北堂有萱兮,何以忘憂?”源于母體的記憶與遺忘,千年來記載了偉大民族植根于每個當下的前行、回歸、輪回……代表初始的《萱珠》源起《尚書·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

中闋:木火生煙落塵為墨 《芸墨》/The CYCLE OF LIFE
《芸墨》思想體系可溯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說。傳統五行色彩學對傳統五色體系形成了重要影響,如班固《白虎通》中“春為木,位在東方,其色青;……冬為水,位在北方,其色黑”,展現了“芸始生”自然輪回的生命特質。
中國最早出土的墨跡文物——安陽殷墟甲骨文墨書痕跡,最早的出土的龍圖騰——濮陽老城中華第一龍,最古老的優質的天然塗料——生漆,分別隱喻三種不同精神指向的載體,在傳承千年的古琴身上重生。
雪舞流年,念落塵煙,如墨亦如焰,應作如是觀。《芸墨》以黑色作為母色,在傳統生漆中融入生命初始的綠色松石,從而孕育滋生着變化多端的五彩。這種用色超越了感官的本能和習慣,用心靈去辨認和把握色彩的無窮變換,去領會和體驗生命的豐富內涵。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芸墨》,带你在高古深致的感通體驗中,悅納古典神韻。

下闕:繁華落盡真與非真 《蓮空》/LONG SILENCE
色即是空,是佛家的根本。色會影響、干擾人的五識、八識。“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道家老子“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肓”“大道至簡”“大色無色”的哲學思辯,成為五彩色系中歸于黑白哲學的重要根據。
《蓮空》,灰漆材料上傳承明潞王琴古八寶灰的制作,由珍珠、瑪瑙、紅綠寶石、金銀等八種珍寶的細末與生漆合成,不但保留了古琴音質的婉轉靈動,又蘊含濃墨重彩般的古朴凝重。
歷經素淨淡雅的玄黑到五彩的光華,一切終將回歸純朴本真。出世入世,如何方能如履平地,可謂眾生的功課。

尾聲 / SEARCH FOR THE ANCESTOR
木漆靈光,乳香飄起,天心月圓,慈悲祥和。如此反觀眾生相,他相,再及我相,皆不過是凡世里的一朵朵青蓮,沾染了光陰的滄桑和塵埃。天地清明,山高水長都是肉身,浩瀚星空,霞光云霽,無一不是歸處。
黑暗里聽到細微的琴聲……
是否聽得到呼吸的聲音……
可否聽得到心跳的聲音……
東方靈黑三部曲的誕生,展現了千年後古琴傳承的匠心, 至虛處呈以宇宙能量的鏈接,具有超歷史、超現實、超記憶的抽象邏輯,凝固的木漆斫制直達生命本質,洞見知見之上的靈性。不但跨越了當代與古典的范疇,還聯結了宇宙空間和時間共同的域場,閃耀出人性里共通的光芒。以東方美的探幽催發傳統文脈能量的復活,發掘直面當代以物悟道的價值。
陸飛宏(梧桐樹)
古法斫琴堅守者
文人古琴推廣者
從小就對生活美學有自己的理解,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993年工業設計專業畢業後完成了工業工程碩士學位奠定了造型美學,設計色彩美學,材料及聲學理論的基礎。
隨着對傳統古琴的深入了解和參悟逐步樹立復興中國文人古琴斫制的重任,步入學琴制琴將中國古琴發揚光大的道路,展現出獨特的天賦,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將古琴做成事業。
數十載探究傳世古琴,拜訪民間藝人和文獻整理後堅定了一生堅守古法斫琴基礎上的傳承與發揚的道路。
在對古曲的整理打譜中體溫文人琴的氣質與溫度、孕育出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當代文人琴教學與普及的“古琴第一課”致力于將文人琴學與中國傳統生活品味相結合,弘揚琴道大道自然、極簡生活,從聲音的一瞬間感悟人生的無常,在琴學的點滴中了悟人生。
他說,一入琴學,學無止境,需用一生打磨匠心。
他說,習琴,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