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塵封的民國歷史 藏在外國人相片中北京城

2016-11-07
来源:北京晚報

  改造中的正陽門(資料圖)

  原標題:約翰·詹布魯恩鏡頭里的民國北京

  2016年華辰秋拍影像專場,一位名叫約翰·詹布魯恩的美國攝影師進入了眾人的視野。在北京的19年里,他用鏡頭記錄下民國北京發生的許多歷史事件,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影像記錄。

  1929年8月,54歲的約翰·詹布魯恩(John Zumbrun)帶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在上海登上了前往美國的客輪“太洋丸”號(Taiyo Maru),在抵達美國西海岸之前,客輪還將在日本和夏威夷停留。在他隨身攜帶的鐵皮箱子里,裝著他在北京的所有影像記錄,包括開設照相館期間拍攝的所有底片,還有相機和照片、幻燈片、明信片,以及出版的畫冊。

  1910年詹布魯恩來到中國之前,他曾在美國軍中服役,參加過美西戰爭。1916年,他在長城遇到了后來成為他妻子的路易絲·赫爾德琳小姐(Miss Louise Hoelderlin),一年后結婚。要不是因為身體健康惡化,詹布魯恩不會離開中國。這或許和12年前的那次受傷有關——那時張勛的辮子軍進京復辟,在城墻上拍攝兩軍交戰的詹布魯恩被炮彈炸傷。1929年8月2日的《南華早報》這樣評論他的離開:“詹布魯恩先生在京開設照相館19年,他的作品蜚聲海內外,曾用鏡頭記錄下了這期間發生在北京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

  鼓樓全景(資料圖)

  1912年,宣統退位,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2月27日,臨時參議會、臨時政府派蔡元培為專使,宋教仁、汪精衛為專員,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2月29日,袁世凱治下的北洋軍閥曹錕的第三鎮一部在北京嘩變,波及保定、天津等地,史稱“壬子兵變”。雖然事發突然,亂兵出沒,詹布魯恩仍在現場拍了一組珍貴的“壬子兵變”影像,照片中,民房商鋪被毀,平民驚恐圍觀,東單牌樓被燒得只剩下了半邊。

  袁世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后,詹布魯恩把自己的業務拓展到了北洋政府內部。1912年,他拍攝了內閣成員舉行會議的合影。

  1912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義一周年之際,袁世凱站上了作為臨時大總統府的前清陸軍部衙前的閱兵臺。他所檢閱的部隊并不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北洋新軍,而是包括前清遺留的拱衛軍、禁衛軍等衛戍部隊11000余人。受閱隊伍沿今天的崇文門內大街、東單大街北上,行至陸軍部東南角后轉向西,逐次經過閱兵臺,接受袁世凱的檢閱。詹布魯恩就在檢閱臺對面拍攝了這次閱兵,這是袁世凱第一次出現在他的鏡頭里。

  1913年6月22日,袁世凱發布《尊孔令》,1914年又頒發《祭孔令》,恢復祭孔規定,且明令于孔子誕辰之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必須舉行祭孔典禮。當年9月28日早6時許,袁世凱抵達孔廟,換上禮服,由侍從官引導行禮,三跪九叩。各省將軍、巡按使也都在省會文廟祭孔,是為民國的第一次祭孔典禮。三個月后,袁世凱在天壇以大總統身份舉行祭天典禮,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次國家祭天慶典。

  袁世凱祭天(資料圖)

  1914年12月23日早6時,袁世凱乘汽車出總統府,在天壇南門外換乘禮輿到昭亨門,換乘竹椅至壇前。入門后,袁世凱率領百官登上天壇臺階,然后按照燔柴、初獻、亞獻、終獻、飲福受胙、撤饌與望燎的流程行禮。詹布魯恩是唯一拍攝這一儀式的攝影師,當時的外交部也曾找來其他外國攝影師專門負責照相,但因為事先沒有和警衛接洽,被擋在了天壇門外。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雖然袁世凱在遺囑中提到“余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繼任大總統黎元洪還是發布命令為袁世凱舉行國葬。在他出殯的那天,鳴炮108響,學校停課,喪禮所用均為當時北京城內最上等的器具、儀仗。袁世凱的靈柩由北京運至河南彰德安葬,路線是從中南海新華門出,沿西長安街經長安右門往東,至天安門前折向南上御路,穿過中華門、正陽門城樓進入甕城,再向南穿過正陽門箭樓,轉向西到達前門西車站,經由火車前往彰德。

  詹布魯恩在沿途拍攝了大量出殯時的照片,顯然他借鑒了3年前隆裕皇太后葬禮拍攝的經驗,那次詹布魯恩是在正陽門城墻上,沒能拍攝到太多近景和細節,從照片中只能看到熙熙攘攘圍觀的人群。這次以及后來1925年孫中山移靈時,他都選擇在街邊等待或跟隨出殯隊伍進行拍攝,以近距離捕獲更多細節。

  在北京開設照相館的19年中,詹布魯恩同北京各方政治勢力都保持著不錯的關系,他的鏡頭中除了袁世凱外,還有陸征祥、張勛、曹汝霖等人,甚至還有溥儀及其洋師傅莊士敦的少量影像。其中溥儀在御花園與友人一同把玩相機的照片,無疑成為中國攝影史上的一幅名作。

  溥儀在御花園中把玩相機(資料圖)

  當然,詹布魯恩也并非總是關注那些政壇上的風云人物。1919年,北京學生發起“五四運動”,詹布魯恩也走上街頭,用鏡頭記錄了這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業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等多種形式對抗政府進行的愛國運動。在他拍攝的照片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身份的示威者手持“還我青島”、“青島是中國的”、“賣國賊曹汝霖”等標語走上街頭。

  五四運動(資料圖)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在李大釗和中共北方區委的組織下,各階層人民多次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聲援上海人民。詹布魯恩再次拍攝了北京人民示威游行時的珍貴影像。

  詹布魯恩以一名照相館攝影師的身份,記錄下了他在北京所經歷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然而在他北京生活的19年里,大部分日子是平淡無奇的。來北京的外國游客是他開在使館街的照相館的主要顧客,詹布魯恩拍攝了大量北京的建筑景觀和民俗照片以迎合他們的口味和需求,紫禁城、長城、天壇、明陵、西苑、頤和園、圓明園遺址、景山、黃寺、古觀象臺、國子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北京的駝隊、攤販、街邊店鋪、女子和孩童、手藝人和伶人也都被他納入鏡頭。

  為了更大視角的拍攝北京城的全貌,他選擇了寬幅轉機進行拍攝。在北京飯店的頂層,他拍攝制作了近兩米長的北京全景照片長卷。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他甚至搭乘熱氣球到空中去俯拍。這些影像,對研究北京城市的發展變遷,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影像資料。

  2015年,在詹布魯恩一家離開中國86年后,當年他帶走的那只鐵皮箱子再次回到中國,回到北京。塵封的底片袋被打開了,訴說著它承載的厚重歷史,讓人穿越回舊時的民國北京。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