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貴州土家族民歌:山地人的情懷

2016-11-09
来源:中新網

  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波表演土家族高腔山歌。楊云攝

  “創作于鄉野,歌唱的是鄉村,贊美的是農耕生活,百姓都很喜歡。”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波告訴記者,“在山歌之鄉沿河,土家人種田可以唱山歌、放牛可以唱山歌、打漁可以唱山歌,談情說愛、婚喪嫁娶都可以用歌唱來表達情感,從出生到離世,山歌伴隨著土家族人一生。”

  王波8歲就開始學唱土家山歌,37歲登臺演唱,登臺10多年來,他不僅把土家山歌傳唱到了大江南北,而且一直視山歌如生命,經常走村竄寨收集土家山歌。10多年來,收集了土家山歌80余首,成了土家文化一筆寶貴的財富,還收了10多名山歌徒弟。

  “清早起來啄杯兒,趕著牛兒喃噻,上高山嘍啄杯兒啄。”傳唱于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土家民歌——《望牛山歌》,在當地家喻戶曉,唱出了土家族人的純樸和豪情。王波說,“沿河土家族山歌曲調優美動聽,旋律質樸無華,情感真摯熱烈,內容豐富,取材多樣,構思精巧,語言清新,幾乎乎覆蓋了農耕文化生產、生活的所有內容。”

  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波與弟子們研究土家族高腔山歌。楊云 攝

  記者采訪中發現,土家族山歌源遠流長,土家族聚居的村寨,可以說就是山歌的海洋。山歌是山坡田野生產勞動中呼喊的歌,也是最能體現土家族粗獷豪放特點的民歌。

  “土家山歌的歷史淵源與土家族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息息相關。”銅仁合唱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沿河土家族文化研究學者楊朝昌說,“土家族的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在特定的山地自然環境中形成并傳唱,以傳遞土家族歷史記憶、社會發展、民族情感、民風習俗、生產生活等信息為內容的歌曲總稱。”

  “土家族的山歌不像漢族的歌曲一旦完成即便定型,它是口頭傳承的民間藝術,是在不斷的口耳相傳中衍化與完善的,它的藝術風格也是在這種傳承過程中得以形成的。”楊朝昌說,“土家族山歌在原生的狀態傳承中,不僅是歌詞傳承,而且獨特的唱法也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得到較忠實的傳承。由此,通過山歌唱法而更加顯示出土家族音樂藝術獨有的風格。”

  “山里人、愛唱歌,不唱山歌不快活”。在沿河土家族村寨里行走,時常能聽到唱起的各種山歌。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發揚光大土家山歌,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政府近年開始將其作為主要的文化品牌加以打造。

  2010年10月18日,中國民間文藝協會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國土家山歌之鄉”稱號。2011年,2014年沿河兩次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土家族山歌)”。

  記者在深入土家族聚居村寨采訪時發現,土家族人在生活過程中進行審美活動,審美過程又積極參與,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影響著生產勞動、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

  同時,土家族人民既是山歌的創作者、歌唱者、演奏者、表演者,又是山歌的欣賞者,同時也是評論者。這種六位一體的土家族藝術形式使土家族民歌得以傳承,也是一定的歷史階段、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社會生活、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等自然與文化的呈現,而其中對土家族山歌藝術影響最為明顯的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生產方式與民風民俗。

  土家族歌師大多數不識字、不識譜,沒有系統的音律理論,卻能產生五聲、七聲和各種特殊音階、調式,沒有系統的曲式結構理論,卻能編出各種邏輯嚴密、結構嚴整的曲式來,除了歌者的音樂天賦,與其藝術形式的保存、傳承有著重要關聯。

  “山歌口頭傳承主要是歌師所授,學習者從其音響去感悟,體驗語言中的美及音高的準確。”王波介紹說,“從氣口、氣息、語氣、句法去獲取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的強弱關系,把握音響變量,從方言音色、發聲方法上操作,掌握土家族山歌演唱特點。”

  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波多年來收集的山歌資料。楊云 攝

  近年來,沿河一批優秀歌手歌師作為土家山鄉的文化使者,似群星閃爍,頻頻亮相國內外高端舞臺,他們演唱的沿河土家山歌先后在上海世博會上展演,到東南亞進行文化交流。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土家山歌在傳承中不斷弘揚光大,沿河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2009年,沿河土家高腔山歌被貴州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沿河土家民歌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因為土家族山歌的巨大影響力,在宣傳一些新政策的時候我們還專門請一些優秀的歌師把政策編成山歌唱給土家族百姓聽,宣傳效果很好。”陪同記者采訪的鄉村干部們說,“山歌是土家族人生活化的藝術,藝術又以山歌的形式影響著土家族人的生活。”(文/楊云 謝高攀 李鑫)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