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易綱:人民幣匯率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2016-10-25
来源:人民日報

  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易 綱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5日   07 版)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有8年。當前,世界經濟正逐步走出低谷,回到穩定和復蘇的軌道,但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先后進入換擋期,上一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人口增長率下降、老齡化嚴重造成需求不振,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抬頭,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全球金融監管改革雖然進展明顯,但高杠桿、高泡沫等風險仍在積聚,貨幣政策負面外溢效應明顯增強,金融市場反復動蕩。面對這些挑戰,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強調,要與時俱進、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濟,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這一重要論述意義重大而深遠,為進一步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促進金融改革開放和普惠發展指明了方向。

  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習近平主席指出,要“不斷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優化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網”。好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對于鞏固全球經濟增長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對實體經濟來說至少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能夠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二是能夠及早識別風險、防范危機,一旦危機爆發也能有效處置,防止危機擴散;三是能夠使金融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特別是在當前能夠助推世界經濟復蘇,為新一輪增長和繁榮奠定堅實基礎。我國一直致力于構建更加完善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增強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接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后,我國重啟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從5個方面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研究擴大特別提款權(SDR)使用。SDR對于穩定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其使用正逐步擴大。中國人民銀行從今年4月開始,同時以美元和SDR發布我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數據。人民幣自10月1日起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之一。世界銀行8月31日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按0.49%的利率成功發行金額5億、期限3年的SDR計價債券,認購倍數達到2.5。這是推動SDR金融工具市場化的有益嘗試,也是擴大SDR使用的標志性事件。SDR計價債券具有分散風險的優點,得到國內外多種類型金融機構的踴躍認購。采用SDR記賬還能降低貨幣匯兌的波動性。未來,我國將為SDR計價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的發行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全球金融安全網涵蓋各國外匯儲備、雙邊貨幣互換、區域型貨幣安排等安全保障機制,也包括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用、發揮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作用等內容。2016年將開展清邁倡議多邊化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聯合演練,檢驗全球應對危機的準備程度。

  完善主權債務重組機制。加強主權債合同條款效力,并引入集體行動條款和同權條款,規定未來出現債務重組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避免因少數債權人不合作導致重組失敗。鼓勵巴黎俱樂部積極擴大成員范圍,吸納更多的新興債權國家和地區參與。支持巴黎俱樂部討論一系列主權債問題,為雙邊債權人提供協調立場的平臺,以確保發生主權債務重組時能夠最大程度地收回債權,并為面臨支付困難的債務國提供債務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平穩處置今后可能發生的主權債務問題。

  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推動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增加其發言權和代表性。

  改善資本流動的監測和應對,更好地預防風險、預警風險。推動構建涵蓋審慎管理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政策的宏觀金融穩定框架,密切監測和應對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和脆弱性,著力平滑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波動,避免寬松的外部流動性對國內金融乃至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發揮引領作用,促進包容性發展和綠色發展

  習近平主席強調,“二十國集團承載著世界各國期待,使命重大”,應“傾聽各方利益訴求”;他還倡導“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就金融領域而言,加快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能夠有力促進包容性發展和綠色發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作出貢獻。

  發展普惠金融。今年,我國將發展普惠金融納入二十國集團討論中。所謂普惠金融,就是加強金融服務的包容性,讓金融為廣大人民服務,特別是讓邊遠地區、農村地區的居民和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務。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在接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后,我國與各國一道加強對普惠金融的研究,特別是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數字普惠金融是將數字技術運用于普惠金融領域。數字技術為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能夠促進經濟活動參與者之間的有效聯動,并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深化金融服務滲透率。正因如此,我國與二十國集團成員及相關國際機構一起制定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并獲得背書支持。該《原則》包括8個方面(共66項行動建議):一是倡導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二是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與風險,三是構建恰當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監管框架,四是擴展數字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系統,五是采取負責任的數字金融措施保護消費者,六是重視消費者數字技術基礎知識和金融知識的普及,七是促進數字金融服務的客戶身份識別,八是監測數字普惠金融進展。各成員將根據自身情況,在自愿原則下制定國別計劃,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家層面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發展綠色金融。為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二十國集團創建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與各成員國共同開展研究。綠色金融采用“市場機制+政府支持”的方式,吸引更多民營資本加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融資行為,推動融資環節更加“環境友好”,減少對大氣、水和土壤的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我國倡議下,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向杭州峰會提交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提出了綠色金融的標準,總結了相關經驗,并提出了今后的推薦措施,供各國參考使用。需要指出的是,在綠色金融領域,我國不是僅僅討論概念、原則和意見的“清談館”,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行動隊”。今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從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出發,旨在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支持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年前7個月,我國發行綠色債券累計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全球發行綠色債券總額的40%左右。因此,我國發展綠色金融、促進綠色發展不僅僅是“言”,更重要的是“行”。我國將繼續扎實做好綠色金融工作,推動綠色發展。

  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提高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性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短期看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從中長期看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因此,我們既要發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解決短期問題、擴大需求方面的作用,又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為世界經濟開出了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成員國承諾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政策在內的所有工具,以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目標,并根據自身情況把短期和中長期政策結合起來,為改革創造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二十國集團在匯率方面達成了貨幣貶值不以競爭為目的的共識,倡導進行更緊密的溝通和協調,減少負面外溢效應。在這方面,中國采取一系列務實舉措,有力促進了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國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去年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同時列出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計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方便市場從不同角度觀察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化情況。數據顯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一直比較穩定。今年春節以來,初步形成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為特征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每天早晨中間價形成機制,增強了人民幣匯率的規則性和透明度,市場預期更為穩定,較好兼顧了市場供求指向、保持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和穩定市場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存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加上英國脫歐公投、法國恐怖襲擊、歐洲難民問題等事件影響,一些國際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的匯率波動幅度較大。相對于其他國際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人民幣的匯率比較穩定;相對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的穩定性更強。從較長時間段看,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波動率小于絕大多數儲備貨幣,更是遠小于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而且,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6.5%—7%,經濟增長在世界范圍屬于最強勁之列。因此,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美聯儲于去年末放棄持續7年的零利率政策,開始加息,但有跡象表明其加息節奏會比早前預期緩慢。日本銀行于今年初加入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和丹麥央行等實施負利率的央行陣營,但對于負利率的實際效果還存在爭論。一些主要央行在繼續實施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同時,開始嘗試其他手段,擴大資產負債表。截至今年7月末,全球收益率為負的主權債券規模已達1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期,將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信貸政策作用,特別是要加強信貸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農業、扶貧攻堅的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適度的、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