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50項“國之重器”亮相香港創科博覽

2016-09-27
来源:新華網

  大量香港市民參觀創科博覽。圖片來源:文彙報

  “創科博覽2016”於9月24日至10月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博覽會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為香港市民帶來國家多項先進科技;多位國家頂尖科學家也親臨會場,分享他們的科研經曆。

  博覽會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展品主要以“十二五”規劃的科技成就為基礎,總共分為八個主題展區,包括航天、航空、深潛、信息、健康、能源、交通,以及創新創業。博覽會還設有香港專區,介紹近期獲得國際獎項的卓越科研項目及科研精英,希望激發年輕一代對創新科技的興趣,並促進香港科技產業發展。

  50項尖端科技項目齊亮相

  博覽會現場展出的50項尖端科技項目包括中國航天及探月工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飛機及運輸機、深潛至7000米的“蛟龍號”潛水器、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油煤氣田尖端開發技術、高鐵列車及無人船和無人機等。

  香港媒體觀察稱, 最受香港市民歡迎的是中國自主研制的“蛟龍號”,雖然是仿制品,但是市民可以進入仿真駕駛艙的內艙,感受潛航員的工作環境。據介紹,“蛟龍號”艙內一次可容納10至11位市民參觀,並會播放兩分鍾短片,讓市民了解“蛟龍號”水下作業的具體情況。香港市民為了參觀“蛟龍號”,排起了長龍。另外,“海馬號”潛水器及“天宮一號”模擬體驗艙也大受歡迎。

  除了多項“國之重器”,多家民營科研創新團隊也應邀參展。深圳一電航空開發的多款執法無人機、北京眾德迪克科技開發的人工智能服務型機器人等也亮相博覽會。

  “國寶級”科學院親講科研經曆

  為了讓香港市民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互動,博覽會還設有11場專題演講。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中國鐵路智慧運輸系統研究開拓者賈利民、中國北鬥導航研發專家徐穎等與香港市民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潘建偉院士,以演講和答問形式向一千多位香港市民、學者、學生介紹了中國近年來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成就,並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相關理論知識。據潘建偉介紹,中國的墨子最早用實驗證明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並提出粒子概念和慣性定律的雛形。他表示,由中國研制並成功發射升空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中國人有能力做好科學,以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研發專家、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徐穎博士25日在香港作了“改變我們生活的北鬥衛星導航”專題演講,為一千多位香港聽眾介紹並講解了北鬥系統的研發過程及具體應用。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表示,高鐵的價值和其帶來的效益不能以微觀經濟計算,期望香港未來能通過高鐵貫通世界。他說,高鐵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大動脈,也代表了一個地方的技術能力。中國高鐵技術從無到有,從追隨者到領跑者,實現了史無前例的跨越發展。

  香港市民贊展品“好犀利”

  老師帶學生參觀展品,為學生上一堂生動的物理課。大公網

  香港市民陳先生幸運坐上“航空員出艙活動VR體驗椅”,他笑稱,自己做了“攻略”,聽說這個體驗項目排隊最久,因此要來排隊,“看一下祖國科技的發展”。體驗完之後,陳先生大呼“好真實,覺得自己就在太空,中國科技真是邁進了一大步”。

  香港市民黎小姐表示,她一直留意國家科研發展,這次能看見具中國特色的展品非常興奮,直言“每個展品都好鍾意”,又贊揚展品豐富。她說,國家科技愈來愈先進,是作為中國人的榮耀,當中以“蛟龍號”最為特別,因為它能取代人手在深海中探測海洋資源,“非常犀利!”

  莊小姐一家四口到場參觀,她坦言兩名女兒不太懂科技,但希望她們”見識下”,因為在學校中未必能學到這些知識。她又說,展品具吸引力,女兒也感到相當新奇興奮,參觀後更認為國家國力強大,中國人也可研發自己的尖端科技,不必模仿外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