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顏值之外的文物保護真問題

2016-09-21
来源:澎湃新聞
近日,一位“長得像金喜善”的年輕女壁畫修複師在朋友圈刷屏。

  近日,一位“長得像金喜善”的年輕女壁畫修複師在朋友圈刷屏。

  之後,是輿論反轉的尷尬。不少文博專業人士撰文質疑這位修複師的壁畫修複水平,提出修複之後壁畫人物臉部的線條比例走樣、顏色深淺不一、原本斷線的地方也被連接起來等問題。這一事件,以山西廣勝寺官方發布聲明,宣稱這位“網紅”壁畫師並非修複公司的正式員工,而是“實習生”,現已離開該公司而告終。

  顏值之外,才是中國文物修複乃至整個文保工作的“真問題”。

  首先,是專業人才的匱乏。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壁畫修複這種對技術性要求極高的複雜工作更應如此。之所以最後會被一個“實習生”搞砸,歸根結底是因為專業修複人才太過稀缺。目前,盡管國內有些高校已經開辦了文物保護和修複專業,但較之於龐大的文物數量以及相關工作的廣泛涉及面,人才的供給仍然嚴重不足。

  其次,是相關普及工作的不足。這位年輕女孩之所以獲得巨大的關注,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顏值高,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容易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文物修複對普通公眾來說,實在太過神秘,太過陌生。一個長相甜美的女孩從事如此高冷的工作,兩相對照,自然形成了“反差萌”。

  前些時候熱播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在九後當中引起極大反響的紀錄片,生動地反映了故宮文物修複工作者的生存狀態,將文物修複去神秘化,使之更接地氣。

  實際上,放眼發達國家,文博的普及傳播早已蔚為大觀,尤其是日本,不僅花樣繁多,涉及動漫、影視、通俗讀物等,而且得到了權威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確保質量過硬。這些都值得我們加以學習、借鑒。這些必不可少的工作,本來就對從業者的熱情、興趣有著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在傳播上改進的話,又談何吸引有志於此的年輕人呢?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當下中國作為一個坐擁悠久曆史文化和諸多文物古跡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府部門如何全面、系統地制訂相應政策,社會公眾如何理性、得體地對待相關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地思考。

  文物修複師大可“網紅”,而文物修複這項“網不紅”的事業,則需要得到長久的支持和關注。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