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滬深兩市震蕩,恒大概念股卷土重來,上海等地樓市瘋狂搶購給股市投資者帶來了樂觀的情緒。可是,昨日萬科A強勢漲停,并沒有帶來市場的大漲,這顯示市場上行動力在逐漸衰竭,大盤要跨越年線,還需要新的領漲龍頭,更需量能的有效釋放,量價的有效配合。
萬科A再度漲停出什么信號?
萬科A再度漲停不只是舉牌效應,其潛在的信號也相當明顯:
信號一:到底誰“不差錢”?
自恒大介入萬科股權之爭后,外界對其后續動向不明所以。8月30日恒大集團發布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透露了兩個信息:一是恒大“不差錢”。恒大總裁夏海鈞在業績發布會上強調,公司購買萬科股份的資金,百分百來源于公司的銷售回款,因為公司擁有萬億資產和大量的可動用資金。二是牌友圈助力。根據港交所信息顯示,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旗下公司于8月24日繼續買入萬科H,其持有萬科H股份占萬科H總股本的11.54%,總耗資30.27億港元。此外,新世界集團鄭家純家族的“御用經紀”鼎佩證券持有萬科H股占比1.29%。張松橋與鄭家純系恒大主席許家印的牌友。可是,地產大佬“不差錢”,市場就不差錢嗎?否則,為什么A股成交量持續萎縮呢?
信號二:有錢就任性嗎?萬科A的股價相當于6000點的價位,而現在大盤指數還在3000點附近,到底是萬科泡沫,還是暗示其他相關個股將有不俗的表現。更讓人驚奇的是,當前近3000億元總市值的萬科,說漲停就漲停。這讓人想起股市大跌前的一幕:有錢就任性。
信號三:辟謠等于呵護?連續3天,上海新房成交超過1000套,如此火爆的交易,導致了房地產交易中心網簽系統出現故障,上海市民為搶購房產排隊離婚……周二傍晚上海住建部門已經澄清了謠言,說沒有研究過購房信貸政策的調整,然而讓我們思考的是,一則謠言,為何會導致上海市民發瘋一樣搶購房產。
萬科A漲停只能告訴我們,尋找新的主線板塊并不容易。從背景看,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推高短端利率的同時,還使得債市投資者的短端利率錨定切換到14天利率,不論央行的出發點是什么,都實質上起到了抑制杠桿的作用。而保險監管的升級則動搖了“資產荒”的邏輯。房地產股只是夏日的“余熱”,“卻道天涼好個秋”已有感覺。
險資繁榮背后
暗藏投資風險
上海樓市瘋狂搶購的怪象遭辟謠的一幕,幾天前就在股市上演:受萬寶之爭以及恒大風波的影響,保險資金以“野蠻人”的姿態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并發動一波A股掃貨行情。8月25日,一則“6000億萬能險將陸續撤出A股”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受此影響,兩市跳空低開,滬指低開低走,行業板塊一片綠。對此,保監會發布緊急聲明辟謠。
可是,“辟謠”并不能否認監管升級的事實。早在今年3月,保監會曾下發《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叫停1年期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萬能險),并且要求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后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之內。而此次保監會已經下發高現價產品征求意見稿,就是強調防范資產錯配風險、流動性風險、跨區域跨行業傳遞的風險。
事實上,國內險資股票配置比例并不低。截至2016年6月底,保險公司總投資資產12.56萬億元,其中持有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共1.7萬億元,占比13.5%。參考成熟市場險企的股票資產配置情況,2014年美國壽險(一般賬戶)、日本壽險和臺灣壽險股票資產的配置比例分別為2.3%、6.7%和7.5%,均低于國內;另一方面,美國和日本對債券的配置比例分別為82.4%、68.3%,而國內保險2014年該比例僅為46.9%,遠低于美國和日本。
險資的“繁榮”,一定程度上因為它是“嗅覺靈敏”的資金。隨著信用債違約風險上升,具備債券屬性且無違約風險的分級A,成為各路機構資金追捧的對象。手握重金的保險“大鱷”顯然成了分級A最大買家。
據天相數據統計,多達62只分級A上半年末的機構投資者份額占比超過了80%,其中,29只分級A在上半年末的機構投資者份額占比超過了90%。信誠800金融A、商品A以及房地產A等分級基金幾乎被機構投資者“完全控盤”,其占比分別高達98.93%、98.55%和97.62%。此外,目前規模最大的券商A,在半年時間內,機構投資者的持有比例從72.23%進一步上升至84.53%。
在機構瘋搶下,今年以來分級A份額二級市場價格平均上漲5.46%,其中,多達31只分級A漲幅超過10%,二級市場表現最好的一只分級A漲幅達到了14.89%。
分級A大面積溢價已經暗藏“兩面挨耳光”的投資風險:一旦股市大幅下挫,在負期權價值的作用下,A份額下折保護將成為風險;另一方面,一旦股市出現趨勢性上漲行情,投資者追捧分級B造成母基金出現持續整體溢價,那么,溢價套利盤將倒逼市場打壓分級A的表現。
展望后市,昨日收官的月線三連陽,并構成A股“金九”的邏輯。相反,9月調整的概率大,即使出現向上突破,沒有價量配合,也應把握好高拋低吸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