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逢 細看沙田
城門河組曲串起沙田古與今
【香港商報網訊】“在沙田的發展過程中,新舊文化的交織,往往在一條路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路的一邊是迅速發展的新市鎮,而另一邊則依然像個舊村落。”位於新界東邊的沙田,早期是一大片農地,吸引大批移民到此開墾。如今,沙田區已是香港人口最多的新市鎮,漫步於古老圍村、傳統寺廟和現代建築並存的大街小巷中,可以感受的是那新舊文化融合的城市風貌。6月4日,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梁炳華教授座客沙田公共圖書館,帶領大家走近沙田的古今故事。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沙田“九約” 真正原始的村落
位於新界東邊的沙田,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其早期是一大片農地,吸引大批來自中國內地的移民到此開墾。如今,沙田區已是香港人口最多的新市鎮。沙田區位于九龍市區以北,大埔區以南,主要包括大圍、沙田、火炭、馬料水、城門東和馬鞍山等地。據梁炳華教授介紹,今日的沙田區昔日則是一塊荊棘遍野的荒蕪園地,被稱為“荊園”。而早期的沙田更是以一條“城門河”貫穿其中,“今日的沙田區最早應追溯到明朝,那時便有人居住,而村落皆是建在今城門河的兩岸,由於昔日城門河上游下流河水非常清澈,故有‘瀝源’之稱。”他說,較早來到沙田的便稱為本地人,“他們多於清末明初就來到這裡,在豐富水源及肥沃的土地上建起村落,如積存圍(大圍)、小瀝源、田心圍等等”,“而後遷入的則是客家人,是最早一批由廣東遷居到沙田的移民,但他們往往只能建村于山邊、山腰,甚至是山頂處。”
這些人移居到這裡後,開始建造圍村,保護族人,於是出現了“沙田九約”。梁教授稱,所謂“約”,則為真真正正原始的村落,是原居民住的地方。其中包括“大圍約、田心約、徑口約、隔田約、排頭約、火炭約、沙田頭約、沙田圍約、小瀝源約”,故稱“九約”。梁炳華解釋,“‘約’的意思大概便似‘同盟’,有威脅時大家一起防衛,有發展的東西大家一同合作。”他說,“傳說大圍裡有個姓魏的祠堂,他們是韓氏的後人,其姓氏于明朝時來到大圍這個地方,於是大家合力共建了這樣的村莊。由於明朝沿海的地方有很多海盜,因此做一個圍村來保護自己,由於其中亦夾雜著多個姓氏,於是需要行成一個‘約’。”
田心圍則是客家人居住的“約”。現在的沙田,由於新城市的發展建造,留下的古村落並不多,“但依然保留下為數不多的古老圍村,它們是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典型性的建築房屋,其中包括小祠堂和民居,甚至是豬舍,可以清晰看到那個時候建築的特色。”梁炳華介紹,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曾大屋,它由曾氏家族於19世紀建造,占地540平方米,是香港現存最大的客家圍村。於其中,可以看到典型的中廳和祠堂,生動地呈現著當時客家人的生活面貌。同樣于19世紀由廣東移民王氏夫婦所建造的王屋村,曾是商旅雲集的貿易站,如今只剩下部分遺跡。百年古屋樓高兩層,是典型的傳統客家民宅,屋中亦處處可見青磚、優美的壁畫和傳統的擺設。
照進時代裡的節日與美食
40多年前,沙田還是個典型的農村,只有約3萬人居住於此,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廣東各地的移民。四周有大片農地,背山面海,風水極佳。隨著都市發展,鐵路和商場逐一建起,在1973年,這裡發展成為了一個新市鎮。而如今的城門河依然貫串著沙田區,成為城市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梁炳華補充說,“‘九約’裡大概有49個村。進入新中國時代,49條村當中已經有一部分消失,或已經搬遷,或是甚少人在那裡生活。但其中還是有30多條村仍然會繼續著他們的功能。他指出,如沙田九約太平清醮每十年一屆,逢干支中的乙年舉行,主祀車公,最近的一次太平清醮是在2015年舉行;田心村太平清醮每十年一屆,逢干支中的丙年舉行,主祀車公,最近的一次太平清醮將在2006年11月28日舉行;大圍約太平清醮,每十年一屆,逢干支中的丁年舉行,主祀侯王,最近的一次太平清醮是在2007年1月28日至2月2日舉行。因此,在這些傳統的節日習俗裡,便可品嘗到眾多的當地美食。“大圍約,通常會在球場的地方擺桌台,專門請做得好的齋菜師傅來做,大家可以免費吃美味的齋菜。”“而客家人早年的宴席是吃‘九大鬼’,則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盆菜’,有很多蔬菜、豬肉等拌在一起,亦非常好吃。”傳統節日裡的美食當然還有乳鴿、清明仔、艾糍、茶果等。
信仰與廟宇的傳統印記
在港人的傳統習俗裡,不得不提的便是對於“神明”的信仰。香港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然而在香港華人眾,主要信仰佛教、道教,而“信神”卻是最多。他們普遍敬奉祖先神位、門神土地,至今依然延襲著傳統的風俗習慣。適逢喜事或傳統節日,必到廟裡拜祭一番,而平時到廟宇中去求神拜佛以求轉運者也不在少數。因此,在沙田,不得不提的便是位處大圍的車公廟,於此,我們看到的是不同文化和習俗所碰撞之後激蕩出來的美麗。
梁炳華介紹,建於明代末期的車公廟,供奉的是南宋末年名將車公。當年,村民相信車公能保佑他們免受洪水瘟疫之患,所以就蓋了這座廟。相傳,車公是宋朝(西元960至1279年)一位大元帥,曾平定華南一場叛亂。南宋末年,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大元帥一直護駕到香港,並駐守西貢。後來獲道教奉為神明,並立廟供奉。
據介紹,沙田車公廟現址原本是一座已有300年歷史的廟宇,後於1994年改建成目前的模樣。車公廟主殿內的神壇上,屹立著雄偉的車公像;主殿兩旁則建有鐘樓和鼓樓各一。而廟宇左邊的走廊上設有解簽看相的攤檔。“在沙田‘九約’時代,車公廟串連起附近不同族群和村落,發揮溝通和穩定的作用。”
而如今,每年農曆年初二是車公誕,在每年傳統的“赤口”及年初三,民眾都會蜂擁到車公廟去參拜祈福。善信參拜過車公之後,都會轉一轉車公像旁邊的銅制風車,祈求好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