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中大看京崑舞台光影回聲

2016-03-21
来源:香港商报

沈昳麗

   香港中文大學和聲書院上周舉辦京崑戲曲國家級名師講座系列,邀請上海唯一京劇男旦演員牟元笛及國家一級演員沈昳麗到港,和一眾京崑藝術愛好者分享藝術和表演技巧。牟元笛與沈昳麗分別以「跨越性別的中國傳統表演美學--京劇男旦藝術」和「天然昳麗--崑曲是有美感的生活」為題分享經驗,并即場表演示範。中大和聲書院是本港首間將「京崑戲曲」課程納入學分制課程的院校,致力推動京崑戲曲於香港的發展。香港商報記者 若笑 柳燕

  四大名旦開創旦行舞臺
 
  牟元笛向觀眾分享了京劇男旦的緣起,及男生擔任旦角演繹京劇的技巧與困難。牟元笛介紹,封建社會女性不被允許出入公眾場合,更無可能登臺表演。「而戲曲班社,為了讓戲劇故事好看,角色必有男有女。『旦』就只好由男性演員來扮演,因而就形成了男旦表演藝術」。
 
  男旦包含青衣、花衫、花旦、刀馬、武當五個行當,「老旦」則不屬於「男旦」範疇,需稱「老男旦」。牟元笛說,成為男旦,「不僅對相貌、身材、身高有要求,亦需要有學習旦角表演的特性。尤為重要的是嗓音的演唱要求」,而「前輩男旦演員為了掩蓋自己的性別,是運用『假聲』在舞臺上演繹女性聲音,是一種極具天賦條件加上勤奮訓練出來的藝術嗓音。」
 
  早期京劇男旦有陳德林、孫怡雲、王瑤卿。牟元笛說,「早期的京劇舞臺上多以生行為主的劇目,旦角演員多只是為生行配戲,而從王瑤卿之后,以梅蘭芳為首的『四大名旦』崛起,才開創了旦行領軍京劇舞臺的局面。」
 
  京劇舞臺的光影回聲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當選,從此他們四人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穿越時光隧道,通過他們在京劇舞臺上留下的光影回聲,牟元笛帶領著觀眾詳細地回味了四大名旦的傳奇人生。
 
  作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派藝術創始人梅蘭芳,生於1894,是京劇男旦演員,更是整個中華戲曲藝術的代表人物,也是將京劇藝術搬上國際舞臺的第一人。梅蘭芳多以花衫、青衣應工,亦以正劇居多。「中國四大美女,梅先生演了兩個,西施和楊貴妃。而梅蘭芳作品代表中的代表便是他的《霸王別姬》」,牟元笛說,「梅蘭芳擅演的就是大家閨秀、宮廷貴妃、仙子仙女,將典雅端莊、雍容華貴的女性形象展現得淋灕盡致。」
 
  尚派藝術創始人尚小雲,出生於1900年,是繼梅蘭芳之后南下上海的名旦。「其多以青衣、刀馬應工,以正劇、武劇居多」,牟元笛介紹,「其文武兼備,在戲劇里多演繹性格剛烈的巾幗英雄、女俠女將的藝術形象。尚小雲經典的形象有《昭君出塞》的王昭君,《峨嵋劍》的聶碧雲,他在藝術領域里有著自己獨到的藝術個性,充分展現出中國女性的另外一面。」
 
  而作為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創始人的程硯秋,正式登臺唱戲時實足才13歲。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5歲的時候,拜了25歲的梅蘭芳為師。他亦於青年時期自費去歐洲考察學習,也把很多舞臺的表演經驗帶到國內。牟元笛說,「程先生的藝術特徵可以用『高冷』來形容,其演繹的形象以悲劇居多,擅演受壓迫、苦難的貧女、烈女的藝術形象。如其代表作《荒山淚》張慧珠,《游園驚夢》杜麗娘等。」
 
  另一名旦是與尚小雲同歲的荀慧生,「他是四大名旦中唯一的花旦演員,」牟元笛介紹,「其他三人都是青衣,而荀慧生以花旦這個行當躋身四大名旦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上演的多是天真浪漫、活潑可愛的少女、少婦,如杜十娘、金玉奴,演起來讓人覺得很可憐 漫委婉、瀟灑俏媚的表現令人喝彩。」
 
  可以說,四大名旦是京劇界的一個傳奇。梅、尚、程、荀在藝術上各樹一幟,雄踞舞臺,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并各有獨自的劇目,師承及傳人。而今天,京劇舞臺上的男旦卻越來越少,師於京劇表演藝術家畢谷雲老師的牟元笛表示,「我以為,京劇男旦藝術是跨越性別的中國傳統表演美學。而作為當今為數不多的京劇男旦演員,力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在世界的普及與宣傳,我覺得自己身上承擔著這種責任與使命。」
  和聲書院致力弘揚國粹
 
  活動主辦方和聲書院2007年成立,由花堂李氏基金會慷慨捐助。李和鑫博士非常欽佩兄長李和聲先生長期對發展和優化教育事業,藉以為國為港儲才的熱誠和貢獻,因此命名新書院為和聲書院,以表揚李和聲先生竭力服務公益,無私奉獻的精神。
 
  2014年,和聲書院主辦全港首個由大學開辦、以實踐為主,并將「京崑戲曲」課程納入學分制的《通識課程--體驗京崑戲曲課程》。該課程教導京崑劇的發展,各行當的唱、念、旦角生角的表演身段(手、眼、身、法、步)動作等,使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京劇、崑曲演唱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學生亦有機會參與大型演出,一嘗在真正舞臺演出的機會。
 
  和聲書院贊助人,也是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名譽理事的李和聲告訴記者,京劇有200多年歷史,與起源於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時期的崑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京崑藝術是中國在世界上獨特的藝術形式,飽含著中國『忠孝節義』的優良品格。想要保護它不從『文化』變成『文物』,就要提高人們對戲曲藝術觀賞、研究、學習的興趣,讓年輕人喜愛這門藝術。」
 
  李和聲表示,開辦體驗京崑戲曲課程籌備了二三年的時間,「在香港,京崑雖不如粵劇流行,但仍有不少人為傳承『國粹』作出努力。開辦體驗京崑戲曲課程目的是希望能在本港高等學府中,提供高質素文化教育,積極發揚中華文化,推廣和傳承京崑戲曲藝術。」而課程自開辦,亦受到師生和戲迷的大力支持。據悉,和聲書院亦與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達成合作意向,引進上海戲校的教學大綱,并邀請上海戲校的資深教授、戲曲教育家等定期赴港授課。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