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學問淹博」,被稱為「一代宗師」、「一位通儒」,無論歷史、文學、哲學、經濟,還是藝術、社會,都有其卓識,且造詣高深。錢穆曾多次講到,他最愛的是中國文學。然而遍觀其一生著述80餘部,逾1700萬言,卻沒有留下一部關於中國文學史的系統專著。如今,這一憾事卻以一種傳奇的方式得到了彌補。
1949年,錢穆流落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人一起創辦了新亞書院,目的是要「替中國文化講些公平的話」。「在新亞書院,錢先生開過兩次《中國文學史》課程,一次是1955年秋至1956年夏,一次是1958年至1959年,從中國文學的起源,一直講到清末章回小說,自成一套完成的體系。」但因亂世流離加之校務冗忙,講稿并未能整理成書。
所幸,錢穆先生的學生葉龍保存了當時所記的筆記。葉龍是江浙人士,學生中只有他能全懂錢先生的無錫國語,又恰好學過速記,所以筆記做得最好,「極為仔細,能做到盡量不遺漏一個字」。錢穆曾查閱學生筆記,兩次是助教查看,一次是錢穆自己查閱,均給了葉龍高分。就是說,葉龍的筆記是得到過錢穆充分肯定的。
這些筆記就在葉龍先生的箱底靜靜躺了60年。他「在香港搬了十幾次家,這些筆記本最不舍得丟」。2014年,已經87歲高齡的葉龍感到了把這些珍貴資料整理并傳下去的緊迫性。如果這些東西在他手里失傳,那不只是一人之損失,而是「錢學」之損失,「中國文學」之損失。
本書中保留了錢穆先生授課中最鮮活的口語表達,也留存了許多神來之筆。全書31章,從詩經一直講至明清章回小說,貫穿中國古代文學的整體脈絡。或許,并沒有嚴謹到可用作教科書,但它有活潑的生命力、有效治學的方法、令人眼睛發亮的頓悟。
本書作者葉龍,香港能仁書院前院長、能仁哲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長。新亞書院哲學教育系及新亞研究所畢業,曾師從錢穆多年。后獲香港中文學歷史學系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