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風持續吹,維持WTO的談判功能至關重要,特別要看談判各方能否擺脫國內某些行業利益的羈絆和零和博弈的思維,是否有解決問題的願望和勇氣。
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一直被“霧霾”籠罩。2013年的“巴厘一攬子協定”如同一縷清風,使人們重拾起對“藍天白雲”的渴望與幻想,但執行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特別是2015年10月TPP協議的達成,使籠罩在WTO多邊貿易體系上的“霧霾”再度加重。當人們即將以“灰暗”心情迎接新一年到來的時候,2015年12月15-19日在肯尼亞內羅畢召開的世貿組織第十屆部長級會議傳來利好消息,會議通過了《內羅畢部長宣言》及九項部長決定,承諾繼續推動多哈談判。
與2013年的“巴厘一攬子協定”相比,“內羅畢部長宣言”之風可謂強勁。因為“巴厘一攬子協定”雖說是世貿組織成立18年來的首個全球貿易協定,也是多哈回合12年的首個成果,但其象征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因為該協定只是在貿易便利、農業、發展等幾個議題上取得初步共識,涉及的內容僅屬於“容易摘取的果實”。其目的是為了維護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談判的正常功能,同時給多哈回合談判留下一線生機。從這個角度看,其象征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內羅畢部長宣言”的成果主要包括:一是世貿組織成員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000061,股吧)出口補貼,並就出口融資支持、棉花、國際糧食援助等方面達成了新的多邊紀律;二是達成了近18年來世貿組織首個關稅減讓協議——《信息技術協定》擴圍協議,涉及1.3萬億美元國際貿易;三是在優惠原產地規則、服務豁免等方面切實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優惠待遇;四是正式批准阿富汗和利比裏亞加入世貿組織。
強風之一: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我們知道,致使多哈回合久拖不決的原因有很多,而農業出口競爭問題一直是公認的最難啃的骨頭之一。在多哈回合談判的農業議題上,美歐雙方就農業補貼和提高農產品市場准入互不相讓;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等農產品產出國組成的“凱恩斯集團”則要求歐美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和關稅保護;日本、韓國、挪威等10個農產品進口國組成10國集團,強調對其國內農產品的高度保護;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組成20國集團,維護發展中成員的特殊優惠待遇,要求發達成員取消出口補貼,削減國內農產品支持。因此,各方在多哈回合的談判桌上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成為多哈回合談判久拖不就的重要原因。“內羅畢部長宣言”中,162個成員國對最為關切的農業出口競爭達成共識,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並就出口融資支持、棉花、國際糧食援助等達成了新的多邊紀律。正如世貿組織總幹事羅伯托·阿澤維多表示的那樣:此決定將是“曆史性”的,這是WTO迄今在農業問題上取得的最顯著成果。此舉將消除市場扭曲,營造公平競爭,同時將改善非洲等發展中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民生,因此意義非凡。
強風之二:《信息技術協定》擴圍成功。1997年3月26日,佔世界IT產品貿易總量92.5%的40個參加方在《信息技術協定》(ITA)上簽字,ITA正式生效。然而隨著技術發展和產品規模的擴大,大量原本適用於ITA協定范圍的IT技術已成為家庭日用品,沒有必要再受到ITA協定保護;許多新的IT技術產品卻因為沒能納入原有的協定中而不能享受優惠政策。為此,2008年歐盟曾提議對ITA協定進行修正,但由於美、日等國的反對而遲遲未能進行。直至美國、日本、韓國在2012年5月ITA委員會上提交了協商擴大協議品目的建議後,對修改ITA協議的協商才算正式開始。內羅畢會議上,WTO成員就《信息技術協定》的擴圍達成了共識,這也是一項具有曆史意義的突破,因為這是WTO成立20年來達成的第一個關稅免除協定,201種涉及1.3萬億美元的IT產品從2016年起將逐步實現零關稅,這意味著IT行業貿易自由化基本實現。這將極大促進各國IT產品的出口,會刺激國際貿易的大幅擴大和信息產業的發展,還有助於增強和恢複各方對於世貿組織多邊談判功能的信心。
強風之三:增強最不發達國家在世貿談判中的話語權,促進其更好地融入多邊貿易體制。此次會議是WTO成立20年來首次在非洲舉辦的部長級會議,會議上,世貿組織還迎來了利比裏亞和阿富汗兩名新成員。作為最不發達國家,他們的加入讓世貿組織成員擴容至164個,結構變得更加多元。這意味著非洲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及其在全球貿易中越來越顯著的作用已經被普遍關注。同時,非洲國家也呼籲削減或取消農業出口稅以營造更加公平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世貿組織的“促貿援助”計劃有助於提升非洲國家生產具有出口競爭優勢農產品的能力。因此,非洲國家也希望更多融入多邊貿易體系中來。本次會議的重要性在於為非洲的不發達國家搭建了通向未來全球貿易的橋梁。中國還捐資設立了世貿組織“促貿援助”框架下的“最不發達國家及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項目”。在會議前夕,第四屆“中國項目”最不發達國家加入圓桌會成功舉辦,為推動最不發達國家盡快融入多邊貿易體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強風之四:美國試圖廢除多哈機制失敗,多哈回合將踟躕前行。美國試圖在內羅畢部長級會議上廢除多哈回合,並由主導TPP談判的白宮貿易代表弗羅曼 於會議前夕在英國《金融時報》上刊文稱:“多哈回合談判已無法完成,我們需要為WTO撰寫新篇章,來反映今時的經濟現實。現在是時候從多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了。”因此,他認為“內羅畢WTO部長級會議將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以WTO總幹事阿澤維多為代表的多數成員國則肯定多邊體系和WTO仍然是最優選擇。“需要下苦功來挽救WTO。”挽救WTO的途徑,可以通過聚焦在諸如削減農產品補貼、貨物市場准入、數據流動等具體議題來展開。最終在多數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在農產品出口競爭及ITA擴圍協議上達成一致,不僅未如美國願結束多哈進程,反而增強了各成員國對多哈回合的信心。
由此看來,內羅畢之風的確強勁,但能否使“霧霾”散盡還有待於各成員國的共同努力。毫無疑問,多哈談判進程仍面臨眾多難題,一是談判的內容多、標准高、成員多。而WTO談判又是采取的“一致性”規則,協議必須經所有成員方同意才能通過生效,部分成員方利用某些無關自身議題上的“一票否決權”,因此,達成協議的難度可想而知。二是WTO成員方組成多個利益集團,在敏感議題的談判上互不妥協、強硬對抗。三是發展中國家在談判中話語權的增多,使發達國家主導國際規則制訂的意志受阻,對主導多邊談判信心不足。此外,雙邊和地區性的貿易談判的進展也可能隨時打破多哈進程。
因此,要使風持續吹,維持WTO的談判功能至關重要,特別要看談判各方能否擺脫國內某些行業利益的羈絆和零和博弈的思維,是否有解決問題的願望和勇氣。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驅除霧霾,享受蔚藍的天空。(倪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