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國際熱點

美媒:中國不插手尼泊爾內政受尊重

2015-11-30
來源:參考消息網

  美媒稱,今年10月簽署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見證了中國擴大對出現嚴重能源短缺的尼泊爾的“緊急燃料援助”。該協議預計將為兩國增大雙邊合作鋪平道路。

  據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11月16日報道稱,在該協議達成之前,印度與尼泊爾之間的關系由于在後者9月份的新憲法問題上產生的分歧而急劇惡化。與此同時,尼泊爾與印度交界的特萊地區的民眾(基本上源自印度)升級了他們對憲法中歧視性條款的抗議活動。接下來,印度對向尼泊爾運送必需物質的卡車實施了“非官方封鎖”,導致尼泊爾燃料和食品嚴重短缺。隨着燃料危機愈演愈烈,尼派爾政府向中國求助。10月28日,兩國政府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北京將向尼泊爾提供130萬升汽油,以緩解迫在眉睫的危機。兩國還可能選擇簽署一項燃料供應的長期協議。

  報道稱,中國對尼泊爾的汽油供應標志着印度對尼燃油銷售長達數十年的壟斷結束。這種新安排將開始能夠削弱印度對尼泊爾對外貿易的控制,還是地理位置將繼續對印度有利?審議一下尼派爾的地理位置,尼泊爾與印度和中國之間的歷史聯系,就可以看出尼泊爾與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關系如何。

  尼泊爾的地理狀況

  內陸國家尼泊爾夾在印度和中國之間,從而使其在國際貿易和出海方面依賴鄰國。尼泊爾的北部和南部邊界的地理狀況對比鮮明。在其兩個鄰國之中,印度為其提供了地理上更加便捷的貿易通道。尼泊爾和印度之間的地勢由高度在600米至2200米不等的高山、河谷和平原組成。與此相反,尼泊爾北部的地形由平均高度為6100米的高山組成,它們面對的是冰冷和干旱的青藏高原。尼泊爾與中國之間的大多數通道全年都由冰雪覆蓋。因此,通過印度平原的旅游和運輸是更容易的選項。尼泊爾與印度工業城鎮、貿易中心和港口之間的距離也遠短于與中國這些地方之間的距離。尼泊爾和印度之間的人口流動一直是“連續和無限制的”。因此,尼泊爾歷來與印度之間的關系更密切,社會經濟互動和文化交流也更大。

  報道稱,尼泊爾位于同樣大的兩個國家印度和中國之間,特別是考慮到中印之間的沖突歷史,尼泊爾的地理位置增大了其戰略價值。因此,中印數十年來對在尼泊爾影響力的角逐近年來進一步加劇了。

  印度的影響

  加德滿都和新德里在1950年簽署了和平友好條約。該條約以及與其相關的文件把尼泊爾的安全與印度的安全捆綁在一起;該條約規定,對尼泊爾的任何侵略行為都將被視為對印度的侵略,後者將作出相應的反應。該條約還涉及尼泊爾購置軍事裝備的問題。尼泊爾可以從印度或者通過印度的領土獲得軍事硬件,但後者需要印度政府的“帮助和同意”。該條約還涉及雙邊關系的經濟方面。它規定印度和尼泊爾之間邊境開放。他們的公民可以自由前往對方國家,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從事經營和擁有財產。

  報道稱,1950年的條約和隨後而至的其他協定給歷來強勁的兩國互動提供了一針強心劑。經濟合作不斷深化。盡管尼泊爾努力使其貿易伙伴多元化,但其對印度的依賴仍然存在。印度是尼泊爾最大的貿易伙伴,在其對外貿易中佔據近三分之二,並為其大約七成的出口提供了市場。根據尼泊爾國家銀行的報告,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2010年之間,“印度在尼泊爾出口中所佔的份額激增4倍,而其進口份額也膨脹3倍”。至于其外國直接投資(FDI),直到最近印度還是尼泊爾最大的投資者。印度在尼泊爾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特別是在道路、橋梁、機場、水電項目的建設以及其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雙邊防務關系也一直較為強勁。印度是尼泊爾最大的軍事裝備供應商。此外,雙方軍隊通過聯合演習、訓練和教育交流而進行合作。

  報道稱,文化和宗教聯系以及社會經濟關系把印度和尼泊爾拉得更近。然而,尼泊爾對印度極度依賴,而後者的做法相當霸道,對其較小鄰國的主權不敏感,這些破壞了友好關系,在尼泊爾產生了反印情緒。尼泊爾君主與中國接觸,以期削弱印度的影響力,而尼泊爾政党還煽動反印示威活動來引發騷亂和破壞政府的穩定。打“中國牌”還加大了加德滿都的籌碼,並帮助其從感到不安全的印度那里獲取更多。

  中國日益增大的影響力

  報道稱,從中國的角度看,尼泊爾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它與西藏毗鄰這個事實。中國把尼泊爾視作其通往廣闊南亞市場的門戶。

  在過去70年間,中國在尼泊爾的作用穩步擴大。雖然艱難的地形制約了雙邊貿易,但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具要戰略意義的公路建設有助于貿易增長。在2013年,中國是尼泊爾商品的第4大市場,吸收了其4成的出口,並且是其進口的第二大來源(15%)。中尼貿易在2014年的總額為230億美元。

  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對尼泊爾的投資和發展援助基本上針對的都是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與尼泊爾的軍事關系在過去10年間也有所增大。2005年,當印度在尼泊爾賈南德拉國王實施緊急統治之後停止對尼的軍事物資供應時,中國迅速介入,向尼提供武器。

  報道稱,不像印度與尼泊爾之間關系動蕩不定,中尼關系一直十分穩定。尼泊爾的反華情緒沒“那麼激烈”,兩國人民並不像尼泊爾人和印度人之間那樣交融在一起。尼泊爾人“由于中國人不插手他們的國內事務而喜歡和尊重中國人”。中國還在努力構建與尼泊爾人民之間的橋梁。它還在尼泊爾各地建造孔子學院和中國語言中心,以加強尼泊爾對中國及其文化的理解。

  印度的優勢?

  中國正在逐步蠶食印度在尼泊爾的主導作用,無論是在貿易、投資還是防務合作方面。中國將從這個燃料供應協議方面獲益最大。印度實施的“非官方封鎖”凸顯了尼泊爾在印度壓力面前不堪一擊。減輕對與印度貿易的依賴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尼泊爾處于這種困境。在1988-1989年,當尼泊爾與中國在情報共享以及購買包括防空炮在內的武器方面達成一項秘密協議時,印度對尼泊爾實行了經濟封鎖。一篇報道說,尼泊爾請求中國帮助,而中國提供了“不大的援助”。交通和財政困難被列為其提供有限帮助的原因。

  報道稱,自1989年以來,經濟地位日益增大的中國向尼泊爾提供帮助,通往尼泊爾的道路也大為改善。然而,後勤方面的挑戰依然存在。更高的運輸成本使得中尼貿易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尼泊爾轉向中國以滿足其長期的燃料需求是不現實的。在向尼泊爾提供燃料方面,中國還不能與印度匹敵。尼泊爾每年從印度采購的燃料達到13.7億升。實際上,中國近期向尼泊爾供應130萬升汽油只能滿足其一兩天的需求。此外,中國在運輸汽油時遇到後勤方面的重大挑戰。根據尼泊爾一位評論員,“在尼泊爾,印度無可取代。其與尼泊爾強勁的文明、文化和歷史紐带,再加上它控制着尼泊爾貿易的三分之二,這一切是無法在一夜之間被取而代之的。”

  重要的是,印度視尼泊爾為“重要的安全區,視中國在那里不斷增長的影響力為匍匐包圍”。在美國和日本不斷拉攏印度的背景下,北京將不得不謹慎行事,“以免其日益增長的力量促成一個旨在平衡或遏制中國的聯盟。這給了新德里巨大的籌碼”。

  報道稱,印度繼續在尼泊爾保持優勢,至少在地理地形方面。然而,印度不能坐視不理。尼泊爾打中國牌可能不是“立即可行的”,但是“尼泊爾給中國提供的機會可能從長期來看會讓印度感到不安”。中國在喜馬拉雅山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以瘋狂的速度進行着。它將把格爾木至拉薩的鐵路線延伸至卡薩——中尼邊境的一個貿易城鎮。完工之後,北京將能夠把裝滿燃料和其他商品的火車發送到尼泊爾。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熱衷于把拉薩-卡薩鐵路延伸至加德滿都,而尼泊爾並不反對這一想法。這樣的火車線路將大大削弱印度對尼泊爾外貿的控制。

  報道稱,為了抗衡中國對尼泊爾的大舉進軍,印度將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動,以改善其在喜馬拉雅山破舊的陸路基礎設施。在這個方面它落後于中國幾十年時間。重要的是,新德里將需要改善其對尼泊爾外交。印度對其較小鄰國大哥大式的行為令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印度必須認識到,它的“強制外交,有意或無意,宣稱或者未宣稱的”,都有其局限性。最後,如果印度和中國把尼泊爾視為亞洲大國之間機遇的橋梁,而不是爭奪影響力的戰場,尼泊爾以及印度和中國都更有可能獲益。(編譯/洪漫)

[責任編輯:鄭嬋娟]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