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們有充分的理由巴結90後,因為90後已經是許多產品的主要用戶。但是作為個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巴結90後。我們沒巴結過80後,也沒巴結過70後,20年前我還在報紙上刊登過一封讀者來信,標題是《堅決不跟70年代生的人交朋友》,當時引起很大爭議,而現在70後都覺得自己老了。
我女兒是00後,有一天她跟我分享John Denver的歌,我很奇怪,女兒怎么知道John Denver的。我推薦女兒聽周傑倫的《雙截棍》,於是有一陣子女兒成天也哼哼哈嘿。當然女兒有些歌我是不懂的,像英雄聯盟LOL的主題歌《阿瑪利亞擼啊擼》,但是我也很快喜歡上了,“蠻王又開大”、“武器大師一個打倆”。剛才回家,女兒正在聽Capenters的《Top of the world》和羅大佑的《童年》,我坐下來跟她一起唱。
這就是我不巴結90後的理由,因為我跟他們共享相同的傳統和相同的文化資源,可能我喜歡的歌都是老歌了,但也同樣是他們的經典,我不覺得我落伍了,也不擔心自己落伍。我沒有聽不懂他們的恐慌。
巴結年輕人或者說年輕人崇拜,是從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開始的,濫觴於錢玄同的“四十歲以後的人都該死”,集大成於毛澤東的“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墮落於文革紅衛兵小將的“造反有理革命無罪”,複興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光榮屬於80年代的新一輩”。在斷檔幾十年後,前不久又由於周鴻禕和90後創業者餘佳文的口水戰而再次引人注目。周鴻禕認為餘佳文毀約發放1億元獎金“這種失信其實是很大的一件事情”,餘佳文則說“年輕人的企業就是玩出來的,不必過於認真”。
我覺得盡管周鴻禕種種不靠譜,但是他批評餘佳文稱得上義正詞嚴無可辯駁。企業家要講信用,別管幾零後都要遵守,並不因為你年輕就可以“玩”。周鴻禕不巴結90後,是因為他確信雙方必須尊重同一個傳統,這跟幾零後毫無關系。這種確信,同樣也是我不巴結90後的理由。我們的社會已經和平發展了幾十年,正在形成一些超越年齡的價值觀,我們共享同樣的物質成果特別是文化成果,我沒有必要因為自己年齡大而自卑。誰都會老,90後將來也會老,這是自然規律,並不構成自卑的理由,更不構成巴結年輕人的理由。
比如工作,別管幾零後,你總得老老實實上班吧,並不因為你是90後你就可以晚來一個小時。20多年前我剛畢業在報社工作,每天下午一到點撒腿就跑,領導問我為什么不加班,我說我要回家看聖鬥士,主任當時就噎住了,揮揮手放我走了。現在回想,這是多么雷人的一幕啊。我猜想領導可能有點年輕崇拜,特別是剛剛灌了一腦子“光榮屬於80年代的新一輩”,心想不知道這小子搞什么鬼,放他去吧。現在若是讓我碰上,管你什么鬼,工作沒做完加班不是天經地義嗎,不想做去財務結賬走人。因為我內心確信,工作就得拼,別管你年不年輕都得拼。這個傳統我確信一時半會不會過時,我不會向任何人妥協。
年輕崇拜,源自傳統斷裂,源自成年人的自我厭惡和罪惡感。梁啟超喊少年中國,因為那個年代的人普遍認為傳統不行了,必須重建新的文化和規則,既然成年人自己覺得吃力,索性拜托給青年人,你們再差勁也差勁不過我們,你們可著勁兒折騰去吧。“光榮屬於80年代的新一輩”也一樣,經曆過大躍進和文革的成年人覺得自己不行了,心裏有很大的負罪感,所以無條件地信任甚至信仰年輕人。但是很遺憾,這種信任和信仰甚至沒能持續到90年代。
而且年輕崇拜最終導致了文革的悲劇,這裏邊的權謀機詐,給了遠在香港的金庸以靈感,他在《鹿鼎記》裏寫了一個崇拜年輕人的邪教神龍教,洪教主為了打壓同輩勢力,扶植小孩子上位,最後導致神龍教土崩瓦解。
綜上,年輕崇拜基本上並不是一件好事,它起源於傳統的崩潰,並很可能被利用成為打破現行秩序的借口。因此,當我們巴結90後或者重拾年輕崇拜的時候,首先應該看傳統是不是面臨很大的危機,其次應該看現行秩序是不是有被打破的必要和可能。我個人認為,兩者都不是當務之急,因此重拾年輕崇拜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沒巴結過70後,也沒巴結過80後,為什么今天要巴結90後?年輕並不意味著天然正確,也不意味著天然的優越感。任何過分抬高90後的言行,或許我們應該注意它背後隱含的威脅。例如,90後創業熱潮,我們明明知道創業成功對任何一代人都是小概率事件,卻把它鼓吹成這一代人的標簽,它背後隱藏了怎樣的經濟形勢的隱憂,隱藏了怎樣的賭一把的心態和無力感,的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當年,我對我爸的確有年輕的優越感,因為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曆和文化傳統。我聽搖滾樂他沒聽過,我看現代派小說他沒看過,我知道民主自由而他不知道。我當然有理由覺得我們是另起爐灶的一代人,我們年輕所以目空一切。但是今天不同,女兒聽的歌我聽過,女兒喜歡的瑪麗蘇其實是幾十年前歐洲人創造的文藝類型,女兒喜歡海賊王和柯南,當年我也曾為聖鬥士而拒絕加班。的確會有女兒聽的新歌我沒聽過,但是這沒關系,畢竟我們聽的是同一種歌而不是樣板戲。傳統已經重建,文化正在傳承,已經不存在哪一代人橫空出世把老一輩貶到一錢不值的現實土壤。
的確,聊天中會有小孩對我說,叔叔你out了,我們有代溝。我說,So what,那又如何?我並不覺得跟你有代溝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呀。 (作者: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