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偉立報道: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指香港沒有依法實行「去殖民化」、反而出現「去中國化」,令「一國兩制」受害,有關言論引起社會關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指出,大部分市民仍擁護香港是國家一部分,陳佐洱毋須過分擔心。建制派人士則指,「殖民心態」只屬少數,不會影響「一國兩制」,又認為部分殖民制度如法治、普通法等毋須去除。
須多認識《基本法》
譚志源表示,自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在香港都依法全面落實。他指出,雖然近年有港人拿出其他旗幟,或發表有本土主義傾向的言論,但只佔少數,大部分市民擁護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認為陳佐洱毋須過分擔心。
譚志源續稱,香港人要多認識《基本法》和國家發展,並對內地多些尊重和信任,而內地亦應對香港和港人包容和信任,令落實「一國兩制」的工作更順暢。他說,看不到陳佐洱言論中的具體例子,又指香港是自由開放的城市,市民有不同意見,施政時不可以偏概全。政府在政改後集中發展經濟和民生議題,不想持續出現比較「虛」的政治爭拗。
不應抗拒回歸事實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香港近年不時出現有人揮動龍獅旗及排擠內地旅客的行為,等同衝擊中央政府管治權威,不單會破壞內地與香港感情,更嚴重影響兩地關係,拖累香港無法更好利用國家提供的發展機遇,影響「一國兩制」前景。
劉兆佳又認為,香港雖已回歸,但是一部分港人仍未建立中國國民身份認同感,對殖民管治有相當程度的回憶緬懷,部分港人甚至只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反映至今仍有不少人抗拒回歸事實。他分析稱,陳佐洱提到特區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問題,是想指香港應改變政治思維,更好地調整政策措施,回應國家提供的發展機遇,有效掌握「一帶一路」商機。如果香港堅持與中央政府對立,一定會令本港發展受障礙。
有殖民心態的屬少數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現時有殖民心態的市民屬於少數,不認為會影響「一國兩制」,亦不覺得市民有「戀殖」情結。他說,香港回歸18年,年輕人在回歸後的社會長大,對國家認識和國民身份認同,應比殖民時代好很多。如果今日仍有少數人或年輕人認為殖民時代好,可以再教育他們。
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則表示,殖民制度對香港有長時間影響,認為部分殖民地時代留下來的好制度,例如法治、普通法與西方接軌等毋須去除。她又認為,香港應秉承「一國兩制」的好處,一方面保持過去良好傳統,另一方面加強對國家了解。
了解定位應從教育入手
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表示,龍獅旗、本土化思想和抗拒與內地融合的思想,都應放入博物館。他說,依法「去殖民化」中,「依法」是指《基本法》,如以政改為例,若政改按《基本法》通過,是「去殖民化」的一大步,但現時有人堅持外國一套,在政改上玉石俱焚,就屬於「殖民思想」。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不應用政治角度要求「去中國化」或「去殖民化」,反而應從教育入手,重新正視中國歷史科,讓學生了解國家和香港的定位。他表示,若盲目指殖民地時代美化或醜化殖民地政府也非好事,香港享有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正可以給學生了解國情的機會,又強調現時新高中學制選修中國歷史科的學生只有6000餘人,教育局應改革中國歷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