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底气何来 “任性”何时休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新媒体专电 “十一”黄金周将近,国内多个4A级以上景区票价喊“涨”。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随后,景区相继承诺不涨价。刹住景区“任性”涨价风只能靠“禁令”?景区涨价底气何来?
涨价遭遇多重“禁令”
中秋、国庆两节将至,多地景区票价摩拳擦掌酝酿涨价。两部委的通知出台后,一些原本打算涨价的景区也取消了计划。
近年来,国内景区兴起了“三年一调整”的涨价惯性。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规定出台后,国内许多景区分别在2008年、2012年先后迎来两轮涨价潮。2015年是新规出台后的第三个“调整年”,一些意欲涨价的景区瞅准时机,酝酿涨价,早早地给出涨价时间表。
一面是两部委的禁令,一面是景区的经济利益,“涨价潮”仍然在全国蔓延。
正准备假期出游的杭州市民李小姐表示,当听到景区的门票将要上涨的消息时,很不开心,“目前4A、5A级景区门票本来就挺贵的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景区票价更低一些。”
景区涨价底气何来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景区以“维护成本增加”为涨价的理由。更有一些景区因旅游旺季观光人数超负荷而加入涨价行列,试图“以价制量”。
对于景区涨价问题,网友纷纷表示不满。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燕说,当前不少景区还是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景区债台高筑,如果把景区错位开发的钱让游客买单,即使涨价幅度不超过30%,也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有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景区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游客对景区特别是高等级景区具有刚性需求,这使得部分景区在涨价方面十分“任性”,一些“明里不涨变相涨”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违规调价。
众所周知,景区调价前需要与景区相关的多部门召开听证会。
有网友质疑,这些闻“禁”而“止”的景区都说自己通过了听证会,以往也出现了“逢听必涨”的情况,听证会的人员构成是怎么来的,各方声音是否得到了真实全面的发布?
“任性”涨价何时休
两部委《通知》的出台是为整治旅游价格上涨而再次放出的大招,但景区“任性”涨价显然不能只靠“禁令”。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原院长陆林告诉记者,众多基于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开发的景区,被人为“圈养”后,频频上涨的票价难免让人质疑其沦为了地方的“印钞机”。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松林分析说,地方景区涨价乱象的根源还在于缺乏强有力的制约,遏制景区随意涨价不能只靠程序正义。“刹住景区惯性涨价,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定价监督机制上做文章,让定价流程公开化、透明化,尤其是在成本审核环节,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确保公平公正,杜绝景区‘任性’涨价。”
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宋子千认为,景区门票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短期来看,提高景区门票价格,可以明显增加收入,但随着旅游市场逐渐完善,新的景区不断被开发出来,百姓可选择景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可能对景区增收没有明显改善作用。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风景名胜区等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可能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