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招商引資在為拉動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招商引資過分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在缺乏科學定位的情況下盲目粗放進行等有關。為此,必須提高對科學招商引資的認識,加快政府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招商引資體制,讓招商引資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招商引資早已成為各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也為拉動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要看到,招商引資在帶來顯著成效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部分地區招商引資數量過多、增長速度過快、結構不合理、空間布局較亂、質量效益偏低,占用土地過多、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汙染壓力大,“尋租”腐敗不少。
出現上述問題,與招商引資步入誤區有很大關系。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八個方面。
過分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正常情況下,招商引資應該主要是企業和市場的職責,政府可以在其中發揮一定的引導作用,比如,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等。然而,很多地方卻把招商引資當作政府的主要職責,混淆了政府和市場的職能。
過分強調全民招商,破壞專業化分工原則。很多地方為了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將招商引資的責任、任務分解到政府的各個部門乃至每一名職員身上。這種做法違反了專業化分工原則,往往導致招商引資投入多、收效少,還影響了那些本不應承擔招商引資責任的部門的本職工作。
過度利用優惠政策。為了吸引投資者,有的地方將土地出讓金中本級財政留成部分的返還比例定得很高,甚至連土地整理成本都無法收回;有的地方以“先征後獎勵”等方式對落戶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占比高達納稅額的30%至50%。這種過度優惠概括起來就是:該收的稅不收,或者少收;不該給的優惠給了,甚至多給。這種做法引發了招商引資中的惡性競爭,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
在缺乏科學定位的情況下盲目粗放招商。為了招對商、引對資,按理說應先對本地發展經濟功能、主導產業、重大項目或項目群做好定位。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地方一上來就盲目招商,不管其是否符合本地實際,都稀裏糊塗地先招進來再說,結果招了很多不應招的商、引了很多不應引的資。
不計成本地招商。招商引資本應以最小的成本或代價獲取最多的效益,但是,某些地方為了追求政績,常不惜成本地招商引資,只圖先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再說,先將形象做起來,至於以後是否有較高的效益則較少考慮。
重招外資,輕招內資。有些地方總覺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過分迷信外部資金特別是國外資金,不管招來項目質量的好壞,都一股腦地給予優惠政策。而實際上,這些地區的本地資金就不少,本土的創業者也不少,沒有必要舍近求遠。
重經濟效益,輕環保效益。有些地方過分重視招商引資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效益。由於環保標准執行不嚴,項目進入門檻過低,招來了很多“三高”項目和企業,形成了很大的環保壓力。
重引進來,輕服務和管理。“招商”只是第一步,引進來後更重要的是“留商”“安商”“富商”。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資部門輕視或忽視對投資者的後續服務,甚至相互扯皮,導致很多投資者來了後不安心發展或不能發展。
招商引資之所以陷入以上誤區,其根源在於政府主導型的管理思路和GDP導向的考核制度。為此,必須提高對科學招商引資的認識,加快政府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招商引資體制,鼓勵以企業為主進行招商引資,明確招商引資的環保標准,優化和規范招商引資政策,合理確定招商引資的園區平台,培養專業的招商引資人才,強化對招商引資的監管,讓招商引資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