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兆珍
登上展館二樓,這位英俊的軍人在通天立地的大幅圖片中向觀眾微笑。他是容兆珍(1912-1987),二戰期間應召入伍,曾在中緬印戰區英勇作戰31個月。2014年4月,在史迪威將軍的外孫約翰伊斯特布魯克先生的幫助下,越眾歷史影像館聯繫到了容兆珍的小女兒虞容儀芳(Connie Yu),她慷慨地奉獻出父母留下的與二戰中國抗戰歷史有關的老照片、家信、筆記和日記,於是有了這次展覽中一個獨特的展覽單元,是一位美籍華人為故土而戰的私人經歷,也是一份珍貴為和平而戰的共同回憶。
容兆珍191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聖荷西市。父親容嵩光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1937年,容兆珍從斯坦福大學畢業,任美孚石油公司工程師。大學期間,容兆珍加入美軍陸軍預備役軍官訓練團。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后,容兆珍被任命為陸軍少尉,被遣中緬印戰區作戰。
容兆珍在松山戰役中的功績尤為突出。這是一場歷時3個多月的艱苦戰斗。日軍要塞位於山頭制高點、久攻不下,容兆珍及另外幾位戰友提出利用隧道將大批TNT炸藥埋放在山體四周,成功炸毀盤踞山上的日軍據點。滇緬公路通車后,他幫助中國軍隊裝備新進的美式武器。由於他的英勇表現,容兆珍在回國前升為少校軍銜,并榮獲中國政府頒發的雲麾勛章。
在展廳中不斷播放的一段錄像中,虞容儀芳(Connie Yu)女士講述父親的故事:
我的爺爺容嵩光養育了兩個兒子:生於1910年的容兆明、生於1912年的容兆珍。父母同時培養了他們對中國的忠誠和對美國的熱愛。哥哥容兆明是第一個獲得空運執照的在美華人,前往中國訓練中國空軍飛行員,1937年3月他駕駛的飛機在廣州附近山區墜毀,不幸犧牲,年僅26歲。哥哥的事故一度成為籠罩著容兆珍的陰影。然而在美國對日宣戰后,容兆珍坦然接受了服役的命令。1943年1月,他抵達印度藍姆迦(中美)聯合訓練中心。
「對於即將到來的重任他早有準備,然而他所經歷的磨練與考驗出乎預想。」他的首個任務是指揮飛行員們穿過「駝峰航線」空投物資。之后他被遣往昆明,成為聯絡官。在兩年中,晉升為上校的容兆珍走遍了雲南和貴州,訓練中國軍隊、為他們配給新裝備。
「父親曾在給我母親寫的家書中附上『起來』(海外華人間流傳的對《義勇軍進行曲》的非正式稱呼)的活頁樂譜,讓她把這中國的旋律傳授給女兒。」他在信中寫道,自己一直很好,請不要為他擔心,自己不過是在「中國某處」做些稀松平常之事。然而他日記中生動而詳細地記載著他所有的軍事任務、共事人的姓名、對村落和風光的描述及他的所到之處、所言所行。戰爭結束后,父親回到普通的生活中,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和華人領袖。但他很少在外提到戰時的經歷,只偶爾和家人談及。他雖受過中國和美國的表彰,卻從不以光榮的口吻談論自己的從軍經歷。他再三對孩子們說,「戰爭如地獄」。「父親打心底地為他戰時為中國抗戰所作的貢獻感到自豪。中緬印戰場的一切深深鐫刻在他的靈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