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衝入衡陽城
衡陽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日軍為扭轉危殆戰局,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溝通湘桂路而發動的一場局部戰爭。此戰鑄就了中國正面戰場艱苦抗日的最悲壯戰例,鑄就了中國抗戰名城衡陽的最悲壯威名,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戰爭史冊寫下了最悲壯的一頁,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以致日軍后來心悅誠服地承認它是「中日八年作戰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毛澤東贊揚「守衡陽的戰士們是英勇的」。不能忘卻70年前的這場戰爭,是因為它承載了許多值得國人深思和警醒的記憶。特約撰稿 江勇
慘烈的孤城保衛戰
衡陽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日軍為扭轉危殆戰局,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溝通湘桂路而發動的一場局部戰爭,是長衡會戰中最為慘烈的一戰:1944年6月日軍占領長沙后,糾集11萬頑寇分三路南進直指衡陽。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近1.8萬英雄健兒奉命死守衡陽,與綜合軍力10倍於己的日寇展開殊死搏殺。戰爭從1944年6月22日開始至1944年8月8日結束,中國守軍浴血奮戰48個晝夜,以陣亡7600餘人、受傷約9000人、整個衡陽城只剩下一棟半房屋的代價,殲滅日軍1.9萬多人、殺傷日軍3萬餘人。最后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而瀕於絕境。衡陽一役,官兵和民眾團結一心、共御強敵,以堅毅不拔的意志、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弱敵強奮死抗爭,打破了日軍「一天之間即攻陷衡陽」、「七天之內打通湘桂線直抵滇緬」的美夢,其「一寸河山一寸血」的玉碎精神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歷史在述說哪些真理
70年前的這場戰爭,承載了許多值得國人深思和警醒的記憶。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民族團結、敢於犧牲和憂患圖強。
民族團結力量是勝利之本。衡陽保衛戰從表層來看,是以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官兵為主體來組織展開的防御戰。但從全局和深層次來看,中共黨組織在衡陽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前期紮實有效的統一戰線工作促成了「國共合作、軍民團結、各界同心、同仇敵愾」的戰爭局面。在中共地方黨組織和八路軍駐衡陽辦事處的組織發動下,衡陽各地的抗日游擊戰如火如荼,實現了對敵軍的牽制和對友軍的策應;形式多樣的宣傳文藝活動,實現了抗日熱情積聚和戰爭資源整合。這些都可以從戰爭史料上得以證實:戰前第10軍緊急備戰,徵調衡陽民夫78000人,挖掘戰壕運輸軍資;衡陽人民抗戰后援會、市政府、工會等組織3000名工人、徵用120萬餘根木料,幫助官兵構築防御工事;在保衛戰進行的過程中,又有許許多多留城百姓主動參戰,運送彈藥、救護傷員、掩埋遺體,到彈盡糧絕時,仍與守城將士一道血戰到底,直至最后城陷人亡。自日寇侵入衡陽的那一天起,就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那樣「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從中不難看出:無論任何戰爭,民族團結的力量始終是奪取勝利的根本。
敢於犧牲精神是力量之源。正如毛澤東贊揚的那樣:守衡陽的戰士們是英勇的。翻閱衡陽保衛戰的檔案,守城官兵們英勇無畏、視死如歸、敢於犧牲的精神令人感嘆。一段回憶文字這樣描述:「在遍地積尸、滿城惡臭、傷病呻吟、群蠅亂飛之中,官兵們唯一的企求即多殺一些敵人,多為戰友索回一些血債,完全無視戰爭之慘烈與死亡之恐懼,已發揮同仇敵愾與團隊精神於最大限!」在48天的浴血奮戰中,不斷上演著「腰懸骨灰誓死復仇」、「敢於突擊功成身殉」、「負傷不退與敵偕亡」、「帶病指揮力戰殉國」、「拼戰到底寧死不屈」、「寧為玉碎城破不走」的泣血故事!作為守城部隊最高指揮官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將軍,更是將生死置之度外,決意以身殉國。史料中記載:師長們也提起機槍,或持刀或投彈與日軍垂死拼搏仍堅持到8月7日夜。午夜時日軍距地下室僅數十米,軍長方先覺最后給蔣介石發電報「來生再見」!舉槍自殺,被副官死死抱住奪下手槍。無數戰例證明:無論任何軍隊,敢於犧牲的精神始終是克敵致勝的源動力。
憂患圖強意識是復興之魂。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民族更是如此。縱觀古今中外,一個國家、民族的興衰成敗,莫不與此有關。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就曾有過「臥薪嚐膽」的故事。越王勾踐在戰敗國破后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勵精圖治、十年磨劍,終於戰勝吳國,一血國恥。而反觀吳王夫差卻內寵佞臣、外伐無度,不恤民力、驕奢淫逸,最后導致國力式微,兵敗邦喪。中華民族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備受西方列強欺侮,戰爭硝煙不斷,喪權失地頻仍。尤其是鄰國日本,百餘年之內數度侵華,從甲午海戰到八年抗戰,給中國人民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紀念不是為了鼓動「復仇」
70年后的今天,紀念衡陽抗日保衛戰不是為了鼓動「復仇」、「雪恥」,而是提醒國人:要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越是在發展繁榮的年代越要增強憂患意識,時刻保持警惕。目前,我們正行進在實踐「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夢、中國和平崛起之夢。而警惕戰爭、增強防範、保持憂患、奮發圖強,是處於這個時代的每個中國人應有的精神和意識,這種精神和意識是實現我們民族復興的靈魂所在。
歷史不容忘卻,忘卻意味著背叛。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中國人民歷來熱愛和平,渴望遠離戰爭,但一定不能忘記戰爭、害怕戰爭。當戰爭一定要來臨的時候,請一定要記住:我們時刻準備著!(作者系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干部,衡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