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鳳凰網評論部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再一次深陷輿論漩渦。最近他被人實名舉報,稱其有兩個身份證,有情婦,并與多名女性育有子女,還侵占少林寺財產……對此,釋永信和少林寺方面均予以否認,并請有關部門對造謠者依法進行查處。
釋永信早就習慣置身輿論風口浪尖,如其所言,“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只是這一次風浪來得特別猛烈。舉報人正陸續公布證據,包括少林寺1988年對釋永信作出遷單(開除僧籍)的決定、釋永信擁有的兩個身份證和戶籍證明等。
材料真偽,還有待核實。但就輿論層面而言,釋永信正陷于不利局面,想“不辯解脫”恐非易事。拋開舉報內容不論,釋永信本身就是爭議人物,因其特立獨行的管理方式被冠以“佛門CEO”稱號。輿論的關注,既是好奇舉報背后的波譎云詭,也是對他過去種種言行的爆發式反饋。
釋永信此前最受爭議的言行,是用現代化的傳播方式、營銷手段,最大化地推廣少林寺品牌,大走商業化道路。一方面,佛教界很多認為,他在傳播光大中國禪文化方面功勛卓著,在佛教文化挖掘上也一直大力投入,這些功績無論舉報是否屬實都不能抹殺;但另一方面,他在商業化的路上是否走得太遠,與地方政府之間難以言說的明爭暗斗、孰是孰非,也值得反思。
當傳統遇上現代,當信仰面對現實,宗教界人士確實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誘惑,需要做出前人從未做過的選擇。釋永信推廣少林寺和佛教文化的方式,是一種創新,還是走上了“邪路”,現在定論可能還為時過早。就理念來說,社會對佛教的期待和需求,顯然不僅是金碧輝煌的寺院,不僅僅是燒香祈福的功能性場所,更需要的是純凈的宗教氛圍和導凡入圣的宗教從業者。
最理想化的宗教從業者,是外能獨立于政治和商業等力量,內能在欲望和困惑等面前保持一種純凈和高貴。這很難,尤其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但這或許也正是宗教存在的價值之一。
無論在融入現代社會層面怎樣與時俱進,出家人的戒律遵守、公民品德的堅守,身為宗教從業者總要給世人一個榜樣。否則,濟世情懷說得再多,私德潰敗,對宗教的損傷都會很大;虛偽矯飾的面具被拆穿,不僅本人墜落神壇,對宗教也會造成難以承受的沖擊。近年來國內外不乏其例。
2002年美國有千余神父卷入性丑聞,最終數百神父因此辭職或退休;佛教占據非常重要地位的泰國,近年來僧侶生活奢靡的丑聞屢遭曝光,還有僧侶吸毒、性虐等丑聞,都遭到越來越多的抗議,此外一些佛寺過于看重善款,“商務佛教”的趨勢更是遭致很多不滿;還有,去年韓國汝矣島教會創始人、著名牧師趙鏞基因瀆職及貪污被判刑,更是讓很多人震驚,甚至信仰受沖擊。
性和金錢等的誘惑,看起來不分古今中外,對象無論俗世凡人還是宗教人士皆然。只是宗教人士本該有更強的自律,承擔更大的榜樣責任。此外,相比于國外宗教界,國內宗教人士往往和政府、和權力有著更緊密的關聯,因而也可能面臨更多的誘惑,需要承受更多的監督。
針對釋永信的舉報有多少可信度,還需靜觀其變。不過,精神領域的布道者更需要自律,是已然可以得出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