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侯孝贤
新京报上海讯(记者安莹)昨日,台湾导演侯孝贤、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法国影评人让·米歇尔·付东揭开了本届上海电影节新浪潮大师论坛的序幕,畅谈艺术电影的尴尬现状及未知未来。谈到艺术电影在世界影坛中的位置,侯孝贤上来便语出惊人:“现在还谈艺术电影?艺术电影早就死翘翘了,现在只有在电影学校和对电影一直研究很久的人才谈艺术电影。”
悲观派
胶片电影的质感完全不同
侯孝贤认为,真正的影像和文字一样,要有一定“深度”才行,深度就在字里行间。一般的电影影像大多只是讯息,就是要结构讯息造成戏剧性,让观众很快理解,但当你把电影当做一个很重要的艺术形式的时候,处理方法就会不一样。
侯孝贤还谈到了胶片和数字的区别,“底片跟目前所谓的数字其实差异非常大,一个是物理的,一个是化学的,底片需要化学变化,会有各种写实的颜色。”他讲自己的新片《聂隐娘》花了一大笔钱拍胶片,但是因为没地方放胶片,只能再转成数字处理,转完质感都不对了,“我一定脑子坏掉了才多此一举”。他还透露,今后自己能否继续坚持胶片创作还不好说,因为胶片要多出很多花销;数字与胶片拍摄法则完全不同,需要一段时间来测试和适应。
乐观派
艺术和娱乐能继续共存
岩井俊二导演则表示,日本也是娱乐性电影比较赚钱,而艺术电影不太挣钱,所以艺术电影的预算也是非常苛刻,导演们也做得很辛苦,这个状况50年来基本上都没有改变。不过他还是对艺术电影持乐观态度,因为艺术性和娱乐性既然已经在艺术中共存了千年,未来也依然会很好地结合下去。
前《电影手册》总编让·米歇尔·付东称,十年前中国有贾樟柯、王兵等杰出的艺术电影导演涌现,但可惜近十年内,似乎没有太多的新发现。“我也赞同岩井的意见,把艺术和商业完全割裂是不对的。过去我们用毛笔、钢笔去书写,但是并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作家,现在的数码科技也是如此。”付东给出的建议与侯孝贤一致,他认为艺术教育很重要,要鼓励百花齐放,而不要生产标准化产品。
“我是单干户,自己投钱自己拍自己卖,所以尽管有很大资金压力,但还是可以存活下去的,还死不了。以前都是电影院,现在各种各样迅捷的平台涌现,连小孙女都会用手机找视频看,很难想象未来会将影像引向什么方向。我希望一个导演死后进棺材,每一百年起来一次,看一看那天的报纸就满足了……我最大的愿望是每一百年起来看一下当天的电影。” ——侯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