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我是路人甲》讲述的是一群横店群众演员的故事,片中除了客串的导演和几位明星以外,大部分演员是真正的“横漂”。图为电影海报。
别让“营销炒作”遮蔽了感动
黄启哲
最近影帝梁朝伟出手,为老友导演尔冬升的新电影《我是路人甲》写了一篇影评。说是影评,更像是个人从影回顾。紧接着,乐坛才女刘若英也在多年后拾起笔,为内地歌手宋冬野写了一篇“乐评”,聊音乐,更多的篇幅是谈感情。
向来低调寡言的梁朝伟洋洋洒洒数千字,素未谋面的刘若英为一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内地男歌手背书。一时间,他们的文字感动了很多人,在微博朋友圈表示自己“路转粉”(路人转成粉丝)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随后事情出现了逆转,梁朝伟的经纪公司随后坦承,影评系他人执笔,梁朝伟本人确认。而刘若英的这篇“乐评”,也节选自即将推出的新书。有人就此认定,这不过是新书新电影的宣传炒作新手段。他们的影评、乐评被认定为“鸡汤文”“高考满分作文”,被贴上矫情的标签。
无可否认,这些文字带有宣传的目的,但是被“营销炒作”遮蔽的感动是真实的吗?有人说是因为明星光环加持,通篇谈论自己,关于作品的直接评价了了,如果写文章的是普通人,还有多少人愿意看?不难发现,之所以评价冰火两重天,恰恰是因为是否有“营销炒作”目的的加入。
娱乐年代,如何绕开消费诱导和预谋炒作,找到感动似乎成了一门学问。很多人仍然愿意相信内心柔软的部分,看到了梁朝伟和刘若英文中因一部电影、一首歌带来的感动,以及有关人生的抉择,有关情感的困惑,读来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如果没有炒作的预设,或许更多人能用平常心来看待文字本身。之前演员冯远征也有过一篇口述文《我穿墙过去》刷爆朋友圈,文中他回顾了自己在德国求学的一段日子,没有刻意的煽情,青春的迷惘和岁月的流逝自有动人之处。这些文章不断被转发好评,恰恰因为少了炒作的嫌疑,多了一些走心的真诚,让很多人“内心生出一片宁静”。同样,《英雄本色》上周末重回上海银幕,张国荣的影迷在电影上映前早早赶到现场献上鲜花。导演吴宇森也前来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站台,在荣迷的要求下,他讲了许多当年与张国荣的“陈年往事”,引来荣迷的开怀大笑。在念旧的荣迷那里,或许偶像老友的“念旧”就是一种最好的慰藉。
在创作之外,观众读者对明星有情感期待,期待银幕后书本后的是普通人,有许多真实的故事,那些充满人情味儿的东西,也正是他们的作品值得被喜欢的理由。有人把私人感情作为炒作的的噱头,也就有人愿意熬制鸡汤,输送一份感动,这两者,哪种更为珍贵,更值得珍惜、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