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文化贫血 校训才会如此雷同

2015-06-10
来源:长沙晚报

           尽管大学校训被许多学者称为一所大学的“精气神、育人纲”,南都数据分析却发现,我国大学校训缺乏独特性,909所高校的校训只用到了605个汉字,其中“学”和“德”两字出现频率最高,均在400次左右。(6月9日《南方都市报》)

  全国909所高校的校训只用到了605个汉字,总是在“博学、厚德、笃行、求实、创新”等高频词之间来回倒腾。大学校训千校一面,学生们满意吗?当然不!在一项“您认为我国大学校训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47.7%的人认为,我国大学校训趋同化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24.33%的人认为大学校训过于“逢迎领导、投其所好”,缺乏故事和情感;16.58%的人认为我国大学校训多从古老的经典中寻找,没有实际意义。

  大学校训之所以如此雷同,其实正是创新不足、文化贫血的表现。像青岛大学的校训是“明德博学、守正出奇”;上海机电学院的校训是“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吉林农大的校训是“明德崇智,厚朴笃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训是“明德尚行,学贯中西”……怎么样,看这些校训是不是长得很像,根本分不出来这背后到底是一所具有何种特点的大学?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当下大学办学缺乏特色、缺乏创新精神的现实。

      事实上,那些让人过目不忘的校训,大都贴合大学精神、本校传统,且文化渊源深厚,像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校训就是三个拉丁文单词“Lux et Veritas”,意思是真理和光明……充满着人文光辉与对真理的追寻精神。

  我们也不是没有好的校训,像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十分贴合北师大的学校特点。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则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清华校训。一看清华的校训就颇有文化渊源、励志精神,也令人印象深刻。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激励莘莘学子自强不息的动力。我们别总是弄出一副千人一面的干瘪灵魂示人,这实在是大学的悲哀,也会让在这样大学里就读的学子对母校缺乏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