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文房雅玩說臂擱

2015-05-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古人寫字都是由右向左,已寫的字,尚未干透,容易被手腕污染,故於手腕下墊一臂擱,臂擱就是臨書枕臂的工具,又稱秘閣、腕枕;其用料一般有紫檀、紅木、烏木,也有象牙、玉石、銅制的,而較為普遍的是竹臂擱。因為,竹制的材料易得,且堅實耐用,故為文人所常用。

  臂擱可有可無還是錦上添花?

  臂擱也叫腕枕,亦有「竹姬」「竹妃」的美稱。很多人認為臂擱并非文房中的必備用具,甚至將其比作文房用品中的「愛馬仕」。

  其實,臂擱最開始是以實用為目的出現的。古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的,而且衣袖又比較寬松,所以未干的墨跡常常會沾染到衣袖上。為了防止墨跡沾染,文人們將臂擱放在腕部,這樣既可以保持書寫潔凈,又可使腕部更舒服。臂擱之所以被看做文房用品中的奢侈品,是因為在當時只有具備一定經濟能力并有收藏情趣的人才會使用和收藏它。

  因此,與其說臂擱是可有可無,倒不如說是錦上添花。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大都不再有對書寫的依賴,臂擱的實用價值也就逐漸弱化、消失,最終成為了束之高閣的書齋珍藏。

  雅士心頭好 竹臂擱

  臂擱的材質有很多,包括竹、紫檀、紅木、玉、象牙等。

  作為「歲寒四友」之一的竹,以其寧折不彎的氣節和挺拔昂揚的氣質,備受文人推崇。到了明清兩代,竹雕工藝愈加繁榮,竹臂擱上雕以詩畫或警句,更顯精緻,又多了一些自勉之意,成為文房中用以寄託情趣的佳品。

  「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淡泊正直、性剛品柔、長青不敗、傲骨錚錚,歷代文人托竹言志,不知對竹傾注了多少感情。

  明清時,竹雕工藝興盛,單是載入典籍的工匠就有300人之多,而竹臂擱更是成了文人間把玩饋贈的佳品。以明朝「嘉定三朱」為代表的嘉定派、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留青聖手」張希黃等,都是竹雕中的名家,出自他們之手的竹臂擱總是價超同輩。

  就竹臂擱而言,最引人神往的莫過於湘妃竹臂擱。湘妃竹是桂竹的變異,又包括紅湘妃和黑湘妃兩種類型,其中紅湘妃由於數量少,花紋細密,讓人一見傾心,更受藏家青睞。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鄧渭刻制的吾齋竹臂擱,就是一件藝術珍品。此臂擱長25.7厘米,寬5.5厘米,竹面鐫刻銘文22句,共計88字,署名雲樵。其銘全文如下:「吾齋之中,弗尚虛禮。不迎客來,不送客去。賓主無間,坐列無序。真率為約,簡素為具。有酒且酌,無酒且止。請茶一啜,為香一炷。聞談古今,靜玩山水。勿言是非,勿問官事。行立坐臥,妄行適意。冷澹泉風,林泉致意。道義之交,必斯而已。雲樵。」此竹刻字形遒勁妍雅,鐵筆寫來,極為流暢,由於歲月浸潤,竹面呈深琥珀色,古色古香,極耐人玩味。

  據金元鈺《竹人錄》載,鄧渭,字得璜(一作德璜),號雲樵山人,生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卒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其出身竹刻世家,其父鄧孚嘉是著名竹刻家,其自幼師承家學,擅長刻竹和治印,又善刻行楷,字跡秀麗,為乾隆朝嘉定竹器刻字第一高手。(如圖)他所鐫筆筒拓本為《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中收入,今傳世作品有《鄧渭款白菜筆筒》等。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