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凝聚城市人文情感,展示城市歷史價值的重要公共建築,在西方,博物館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大英博物館、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總是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歐美博物館更加令人稱道是運營管理機制。」法國榮軍院院長、拿破侖陵墓總監管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介紹說,由於社會背景不同,中西博物館存在很大差異。他強調,中法兩國的博物館加大交流的力度,達到更好的相互學習,相互進步與發展。香港商報記者朱求真
科技引領文化傳播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歷史上「第五次收藏熱」興起後,頻頻往來於博物館之間的人群幾乎是成幾何級數地增長。近年來,作為一種重要策展方式,「巡展」已成為中國博物館的一股新布展風潮。深圳市木雅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文物基金會藝術展覽管理辦公室與法國拿破侖基金會共同舉辦的「飛躍歐洲的雄鷹拿破侖文物展」已經在國內四家博物館成功展出。4月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出席了南京博物院舉辦的拿破侖文物展,並在南京博物院做了「告訴你真實的拿破侖」主題演講。中國觀眾熱情的互動給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告訴記者,自己並不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去年我參觀了上海博物館,今年參觀了南京、深圳博物館,它們的規模都是非常大的。建築都是很現代化的,對年輕人更優吸引力。館內的參觀人數都很多。」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感嘆中國年輕人的心態非常開放,素質也很高。「我非常的感興趣中國在技術方面的運用,以科技感來吸引年輕人去了解歷史,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方式。」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認為,時至今日,文化類公司應該使用更高科技的表現方式來吸引年輕民眾對歷史產生興趣。有關機構應該使用文物來指引年輕人尋找、了解根源,以致不因時間而迷失根源與方向。通過文物促使民族凝聚力加強,上升國家在民眾心中的偉大形象,增加幸福感。
博物館的職責與使命
作為拿破侖的守墓人,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掌管著陵墓的鑰匙,直接向總統匯報陵墓的保護工作。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介紹,法國榮軍院是法蘭西「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用於安置傷殘軍人的建築。現如今,榮軍院不僅保留了該功能,同時也是多個博物館的所在地。拿破侖的陵墓1861年搬到榮軍院教堂下面。這里還有一些拿破侖的其他親屬和其他將軍的陵墓。榮軍院在法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並名列為法國前五大最多參觀人數的博物館。
他說,榮軍院建於1670年,「法國人認為博物館的一切屬於民眾,因為認識歷史可以自我感覺屬於歷史的一部分,學習軍事知識培養下一代。另一方面,我們接待全球參觀者,通過該館讓更多人認識法國。」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說,與中國博物館基本由政府財政撥款開展日常工作不同,西方的博物館的資金來源有幾方面,一是政府專項撥款,佔百分之四十;二是由博物館經營賺取,佔百分之六十,這其中包含門票收入、衍生產品與社會捐助。「其實這二者間是比較微妙的關系,首先要是博物館的運營不好就不能吸引政府的專項撥款,當然你也不能說服你的捐款人給你一分錢,最後就成了就算你不收錢也沒人來看,沒人來看就沒有名氣,也就到不能繼續運營的地步。」盡管資金來源不同,但是無論中西,博物館「展示、研究、教育」的公益性質卻是共通的。既是如此,「規劃」、「布展」、「巡展」便成為博物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仔細研究起來,這其中的關鍵還是在博物館的運營管理,即其規劃展覽是否能夠吸引公眾關注,是否其能夠出色完成博物館普及文化、教育公眾的職責與使命。法國博物館注重觀眾的參與性,讓參觀的過程更有趣。法國榮軍院有包括中文在內7種語言。網站也有7種語言。除此之外,榮軍院博物館有專業的教育團隊,希望通過學校引導學生參觀博物館,館里設有特定的項目讓學生更好理解、了解歷史。
博物館論壇促行業交流
深圳市木雅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中國文物基金會藝術展覽管理辦公室主任呂紅榮告訴記者,在中國僅僅依靠當地博物館館藏品布展,難以持續性地吸引公眾。深圳的情況尤其如此。「巡展」之所以能夠成為一股「時尚潮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深埋在人類骨血里的對遠方、對異文明的好奇以及由此產生的探索慾望。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視界愈加寬廣,不同地域、相異時空的文化越來越吸引觀眾。」
由深圳市木雅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與法國博物館協會共同發起的博物館論壇即將在法國舉辦,論壇將就博物院行業發展與交流進行相關探討。作為此次論壇的推動者之一,克里斯蒂安狺巴蒂斯特認為此次論壇的重要意義在於,中法兩國的博物館加大交流的力度,達到更好的相互學習,相互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