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勞動模範,不只是“榮譽稱號”

2015-04-29
来源:搜狐网

  4月28日,中共時隔36年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致以節日的祝賀。這份全國勞模和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決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發布,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來宣讀。

  中共先后7次“最高規格”表彰

  算上今年這次,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名義的最高規格表彰勞模共有7次。

  1950年、195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政務院)先后兩次開展全國勞動模范表彰活動。自上而下,全國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勞模評選活動,勞模表彰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當選勞模成為激勵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楷模。

  1977年至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五次召開大會表彰勞模。專家認為,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國社會漸趨進入建設正軌的征兆。

  從近年來慣例來看,基本上是五年開一次全國勞模和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今年和2010年之前,國務院于2005年舉行勞模表彰大會,同樣是數位政治局常委出席,最高領導人講話。

  中國“勞模”變遷:從體力勞動者到創新領軍者

  從此次全國勞模評選表彰名單上看到,高學歷、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各行業各領域創新領軍人才受到青睞。表彰的人選中,1484人擁有專業技術職稱,占總數的1/2。其中兩院院士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0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6人;有1024人具有高級職稱,技師、高級技師等高等級技術工人445人。

  對先進勞模的表彰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的勞模絕大多數是以工人、農民為主的體力勞動者,評選與勞動競賽和計劃生產相伴,符合當時生產的需要。當時較為典型的“勞模”有被譽為“鐵人”的王進喜,受到劉少奇接見的掏糞工時傳祥等。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社會開始發生急劇變化,勞模的范圍突破了單純生產范疇,勞模結構拓展到了交通運輸、財貿、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新聞等行業。例如,知名數學家陳景潤,赴羅布泊考察時失蹤的科學家彭加木等。

  進入21世紀后,勞模所涵蓋的范圍更加廣泛,互聯網等新興行業興起帶來了勞模結構的變化,知識型、科技型、創新型人才愈來愈多,多樣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并與經濟發展的特征越來越契合。今年,某互聯網公司語音首席架構師賈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燜爐烤鴨技藝傳承人白永明的當選,體現了這一趨勢。

  勞動模范,不只是“榮譽稱號”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勞模工作,十分關心勞模生活和學習,先后出臺了提高勞模退休金、對勞模進行獎勵、保障勞模就業、安排勞模體檢和療休養的政策等。各省(區、市)也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強勞模工作、提高勞動模范的待遇。

  據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籌委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勞模評選的一條原則是: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具體的物質待遇,包括給他們一定數額的獎金,離退休的時候屬于國營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會有一定的保障,對沒有收入來源的勞模,生活上會給予補助。

  各地也出臺了對勞模的優待政策。2014年,北京市相關部門規定,凡是在北京市被評為全國勞模、現在仍為農業戶口且有落戶意愿的外省市農民工,均可視作落戶對象。

  四川省對于省級勞模有一次性獎金、解決夫妻分居問題、住房優待、健康查體、療養休養、生活補貼、優先錄用等待遇。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