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CFP
新版《食品安全法》三易其稿后,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號稱“史上最嚴”的食品重典從農作物生產、食品加工、市場流通、安全監管、消費維權等各個環節對我國食品安全把控,將影響13億人未來的食品消費和日常生活。
網購食品出問題如何維權?農藥殘留還會嚴重嗎?孩子吃奶粉會更安全嗎?我們為此虛擬了北京市民小新一家五口,她們一直以來對食品吃得小心而謹慎,也曾遭遇過不少食品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待新的《食品安全法》施行,小新一家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和顧慮將有怎樣的解決和改變。
變化1
網購食品出問題該找誰?
商家不賠就找平臺先賠
經歷:小新對網上買食品心里有過陰影。她前年從網上買了一罐土蜂蜜,感覺不錯,趕上商家“買三送一”促銷,就和朋友又團了3瓶,結果卻發現蜂蜜很稀,分量不足,與第一次買到的完全不同。她找網店理論,結果對方稱有問題去檢測,拿到檢測報告再說事。無奈之下,她只好放棄維權。
小新的遭遇不是個案。2014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受理網絡購物投訴7.78萬件,同比增長356.6%,其中網售食品因投訴主體不明,問題責任難鑒定,成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一大難題。
改變:等10月實施后,小新網購食品再遭遇無良商家,可以不必再忍氣吞聲了。因為,新《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第三方平臺應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還要審查賣家的許可證,這樣一來也就明確了賣家的主體責任。更重要的是,如果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如果網購平臺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小新還可以向網購平臺索賠。
變化2
果蔬農殘會有更大改觀嗎?
高毒農藥使用會嚴格受限
經歷:小新吃蘋果喜歡削皮,可婆婆不喜歡削皮,每次喂寶寶吃蘋果時,只要兩人同時在場,準保為削不削皮爭執一番。小新的理由是果皮上有農殘,可婆婆覺得果皮有營養。
前不久,世衛組織專門建議中國人吃水果要削皮,理由是中國近十幾年來食品生產化學制劑和殺蟲劑使用量不斷增加,農藥殘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不久前山東的“毒西瓜”事件后,婆婆吃蘋果也開始削皮了。小新還專門買了一臺果蔬凈化器,“連世衛組織都建議中國注意農殘了,我覺得光削皮可能無法解決問題”。
改變:未來,小新一家對農殘的擔憂或許可以得到一定緩解。此前三審稿就對劇毒高毒農藥使用做了嚴格限制,提出加快淘汰劇毒、高毒農藥,推進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研發,同時規定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最終的新修訂版本又擴大了劇毒、高毒農藥的禁用范圍,將“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修改為“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這意味著,高毒農藥使用會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如果監管執法到位,未來吃果蔬可稍稍放心些了。
變化3
嬰幼兒奶粉配方看不懂怎么辦?
“注冊制”為奶粉配方把關
經歷:小新一直只給孩子買德國配方奶粉喝,在她看來,歐盟奶粉的有機認證體系及安全更值得信任。她朋友圈里的媽媽們也覺得,國外奶粉配方相對固定,而國產奶粉配方種類太多,動不動配方升級后還漲價,“無法判斷配方成分及含量是否合理,索性就不去判斷,直接買進口奶粉省事”。
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當前國內嬰幼兒奶粉企業的配方存在過濫現象,全國有近1900個配方,平均每個企業有20多個,而國外企業一般只有2-3個配方。“部分企業搞出多個配方,不過是營銷手段。”
改變:曾讓小新眼花繚亂的奶粉配方即將戴上“緊箍咒”。新法特別指出,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應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注冊時,應當提交配方研發報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學性、安全性的材料;不得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同一企業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此外還明確,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對出廠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實施逐批檢驗,保證食品安全。
變化4
保健食品還能讓人相信嗎?
得聲明“不能替代藥物”
經歷:小新的公公患上了腦梗,雖基本痊愈,但腿腳還有些不利索,婆婆為此沒少求醫問藥,對各種保健食品更是特別留心。此前,婆婆聽廣播里宣傳一種叫做“洗血肽”的保健食品,稱服用后可清除血液里的垃圾和毒素,治療“三高”癥狀。這很讓婆婆動心,但小新卻遭到了家人勸阻。
其實,老年人已成為保健食品濫用的重災區。2014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受理老年人保健品投訴2.01萬件,36.2%的被投訴保健品屬于提高免疫能力類保健品,虛假廣告宣傳和質量問題占到3成多。
改變:小新婆婆通過保健食品提升身體健康的想法其實也沒錯,新法或可幫助她買到更放心的保健食品。因為新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聲稱保健功能,應具有科學依據,不得對人體產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應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變化5
轉基因食品傻傻分不清楚?
標注“轉基因”會成新常態
經歷:看到超市搞糧油促銷,小新婆婆索性買了2桶玉米油,買回家后卻被告知是轉基因油。小新還是習慣看看糧油上面的標簽,不過她發現一個問題,許多玉米油、大豆油上的轉基因標志字體很小,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掉。
此外,小新還發現許多以玉米、大豆為原料的零食很少注明“轉基因”,標示“非轉基因”配料的食品倒有一些。“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姑且不談,我想知道吃到肚里的東西是什么。”
按照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要求,凡中國生產銷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須標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是轉基因產品。但在執行上,消費者還是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知情。
改變:小新對轉基因的知情權或許將在新版食品安全法執行后更有保障了。新修訂版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標示。如未按規定進行標示,企業或將沒收違法所得和生產工具、設備、原料等,最高可面臨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者甚至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