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國崩潰論’不能成立,中國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可能在6%左右。”昨天,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上海發表演講時如是說。
過去一年,陸克文以高級研究員的身份“窩”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學問”。昨天,他帶著最新研究報告《習近平治下的中美關系》來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行新書發布會。
發布會上,陸克文圍繞“未來十年中國的發展及其對中美關系、世界格局帶來的影響”這一主題發表演講,就中國經濟發展狀況、新一屆領導人執政風格、中美對彼此外交政策的認識等問題進行深入闡述。
陸克文首先駁斥了美國學者提出的所謂“中國崩潰論”。“當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際上又出現有關中國經濟面臨崩潰的觀點。對此我不同意。”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領導層長期審時度勢、調整政策以適應經濟發展,如今已積累了相當豐富高明的實踐經驗。
至於有關中國從舊有經濟增長模式(基於大量的國家基礎建設工程和依賴低工資、勞動力密集的出口)轉變為新的模式(基於家庭消費、服務業和富有創新能力的私有企業)不會成功的論調,陸克文認為“同樣也是不合理的”。他說,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證明,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可持續的。
談及中美關系,陸克文認為這將是這個時代巨大的變革和挑戰之一。而對於未來十年中美發生沖突的可能,陸克文則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演講中,陸克文還闡述了中美兩國相互間的戰略認知“錯位”。在他看來,消除相互疑慮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答案總比問題多”。
陸克文在報告中給出七項政策建議。他提出,建設性現實主義是中美關系邁向戰略互信的重要途徑。既要“現實”地承認兩國分歧的存在,更要“建設性”地打開兩國合作的廣闊空間。
陸克文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將持續增長,也將更活躍地融入全球秩序。但是,中國並不想顛覆所謂的全球規則和秩序,而是更想成為規則改革的積極參與者。記者 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