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被評為「中國十大書法人物」,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同時還擁有500多萬字的書法專著,黃君這位為書法界稱道的藝術家,卻一直在京城蟄伏了20年。去年年底,他的「我心匪石」書法個展的舉行及八卷本《黃君書論文稿》的首發,讓這位學者型的書法家成為書壇的焦點人物。
詩書雙舉兼涉佛學
黃君非科班出身,他曾經是九江師專數學系的學生,在讀書時認識的中文系教授詹八言對他影響深遠,詹八言是一位舊學根底很深的人,告訴黃君,想當書法家,那就別光練字,要打好古文底子,要做學問,并授他以「人棄我取」的治學原則,給他列出很長的書目,還手把手教他怎麼收集文獻和文章。黃君習詩也很早,他的第一位老師匡一點先生,是現代名家汪辟疆傳人,得同光詩派餘緒。
十六七歲時,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沒形成,但興趣廣泛,尤愛文藝,雖然很早就開始練字,但最初也是跟著書法熱的潮流走。黃君回憶稱,到二十來歲后,才開始迷途知返,逐漸專注在書法和文史哲這些傳統學問上。1983年之前的他,在修水白嶺一所中學里教書時,開始關注到黃龍寺佛教史的調查與整理。
「1993年,中國佛教協會申請了一個國家科研課題--《禪宗宗派研究》,有關於黃龍宗這塊,可能當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我的材料就被趙樸初先生注意到了,他們派了兩個專家來考察我,之后我就被借到了北京,這一來就留下了。」
來到大師雲集的京城,求賢如渴的黃君如魚得水,得以交往如方立天、樓以烈、楊曾文、黃心川這樣一批宗教與哲學界的名流,而他在書法、詩詞方面更是廣交天下賢達,并常問學於周汝昌、馮其庸、劉征、沈鵬、劉藝、周篤文等先生門下。
「我對書法創作情有獨鍾,我從十八九歲開始學習書法,始終以創作為核心,從未中斷對古代書法經典的參摩與臨習。我在書法理論、佛教、詩詞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從根本上還是為了書法創作。」黃君坦言,書法是他的終極目標。
黃君信奉的書法理念,是漢代揚雄的「心畫」說,「喜怒哀樂一寓於書」。2005年春,黃君曾倡議「我手寫我口」的創作理念,得到書法同道的廣泛響應。黃君是「心畫」的踐行者。三十多年來,陸續寫了一千多首詩詞,先后印行出版過5本詩詞集和4本詩文集。黃君認為,詩歌是藝術之母,大凡書畫、戲曲、音樂、舞蹈乃至小說、散文都離不開詩情的激發、詩性的滋養。中國書法與詩歌同一根源,共樹而分枝。
在寂寞之中修行
黃君告訴記者,書法家的文化信念,首先是要熱愛藝術,忠誠藝術,對書法藝術懷有景仰之情。黃君以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理論學養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尺幅巨制,還是盈尺的小品,皆擺脫了陳陳相因的舊書氣,從筆墨到構圖,再到內容,都一絲不茍,皆有感而作,具有強烈的中國傳統的人文情懷。
「我絕少參加書法比賽,也不向包括全國展這樣的正規展覽投稿,所以我的履歷中,沒有金獎、銀獎之類的書法比賽成績。」黃君稱,在很長一個時段內,書法界熟悉他是從他的著述開始的。黃君的著述,包括大量發表於報刊上的文章以及《禪宗宗派源流》、《智者的思路——禪門公案精解》、《山谷書法鉤沉錄》、《王羲之十七帖研究》等等,還有他主編的諸如《書法理論家著作叢書》、《書畫家隨筆叢書》、《當代書法作品選集》、《詩詞叢刊》、《類編中華詩詞大系》、《當代名家詩詞集》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一邊學習、創作,一邊思考、研究,1997年完成學術著作《書法創作引論》,2002年此書獲得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從事書法藝術幾十年來,黃君執著於書法的深層次追求。在他的眼中,學問是一門需要靜下心來的課程。「學術研究是寂寞之道,但同時又是傳承文明、滋養精神的高尚事業。我的學術研究以尊重歷史事實和弘道尚義為最高原則。遠離非學術,排斥功利心,不做稻粱謀。」
黃君:
「號鑒齋、豫章山人,別署漕源蟄居。1961年生,江西修水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2005、2012年度「中國書法十大人物」之一。著有《東方思維與中國書法》、《書法創作引論》、《山谷書法鉤沉錄》、《王羲之十七帖研究》、《禪宗宗派源流》(合著)等,出版有《黃君書法集》、《鑒齋手札十種》、《鑒齋詩詞墨跡》、《鑒齋叢帖初編》二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