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無廢城市」建設。近年來,增城區積極落實廣州市「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部署,通過探索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新路徑,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危險廢物、工業、生活、農業等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打造「無廢城市」建設增城樣板。
堅持高位推動部門協作
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市生態環境局增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廢」並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着固體廢物能被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增城區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先後制定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和提質增效建設實施方案區級任務分解清單和重點工程項目清單,確保「無廢城市」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區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城管執法、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多元發力,對危險廢物、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的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運、利用、處置等全鏈條持續開展監督執法工作,確保全區固體廢物依法依規處置。
其中,在工業領域開展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指導幫扶企業落實危廢規範化管理。在農業領域指導鎮街和農資經營使用者合力做好農膜等農資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監管工作,在全區農資門店共裝設回收專用桶620個,貯存收集點310個;指導養殖場戶做好畜禽糞污利用及台賬記錄,加強秸稈資源化利用監管和引導工作,推動全區糞污資源化利用達89%、秸稈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3%。在生活和建築領域開展建築廢棄物陸路運輸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堅持防範化解建築廢棄物運輸安全風險。
持續推進固危廢項目建設
探索循環利用新模式
廣州環投增城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增城電廠」)產生的爐渣固廢可用於廣州城市資源綠色路材研究製造中心(簡稱「綠色路材中心」)生產再生水穩料製造原料,綠色路材中心篩分出來的輕物質可用於增城電廠焚燒發電……廣州市增城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高度協同處置等方式,建立了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新模式,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近年來,增城區通過市場引導、科技創新、項目建設、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聚焦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偏低等問題,推動廣州市增城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建設增城電廠、綠色路材中心等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項目,通過開展工業固廢與生活垃圾摻燒發電、裝修廢棄物破碎製造再生水穩產品,助力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其中,增城電廠生活垃圾設計日處理規模將達5000噸,在焚燒能力富餘的情況下,通過接收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與生活垃圾混合摻燒發電,年均處置一般工業固廢超5萬噸、多發4000萬度電。綠色路材中心年可處置裝修廢棄物30萬噸,採用國內先進工藝和自有專利,使裝修廢棄物可較好地實現物料分離,被分離出來的輕物質可用於焚燒發電,木板、金屬可循環利用,骨料用於生產道路建設所用的水穩料,實現裝修廢棄物100%資源化利用,每年可減少建築廢棄物60畝的填埋用地、減少碳排放量1萬噸。
針對含油金屬屑、鋁灰渣等危險廢物利用難題,建立增城區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運行體系,在單一種類危廢收集利用的基礎上,立足轄區產廢特點,新增廣州市上沅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廢機油瓶、機油濾芯綜合收集利用,廣州偉晟環保有限公司廢棄電路板綜合收集利用以及廣州碳研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綜合收集等項目,全區目前建成11家危險廢物收集、利用單位(含豁免利用單位),形成21萬噸/年的收集能力,13.575萬噸/年的利用處置能力,可收集、利用處置21大類危險廢物,基本滿足區內產廢企業處理需求,打通產廢企業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處置「最後一公里」難題,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深入推廣「無廢城市」理念
推動實現全民共建共享
「無廢城市」需要全民共建。近年來,增城區積極推廣「無廢城市」理念,開展「無廢城市」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等多種形式宣傳活動,引導公眾關注垃圾減量和資源的循環利用,共同踐行「無廢」理念。
通過在全區相關單位利用政務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刊載「無廢城市」相關宣傳簡報,利用政務中心電子屏滾動播放宣傳視頻和海報,累計派發300餘份宣傳海報和8000餘份宣傳冊,提高全區企事業單位、群眾對「無廢城市」建設的知曉率與參與率。
組織開展「無廢細胞」建設培訓活動,邀請專家對清潔生產、固體廢物規範化管理、資源化利用作專題講解,累計培訓企事業管理人員超6000人次。開展綠色校園、「無廢學校」、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發動全區20萬中小學生積極參加繪畫創作和短視頻創作比賽活動。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普法宣傳、「無廢城市」有獎問答等活動,多元宣傳「無廢城市」建設理念,普及綠色生活、垃圾分類等日常「無廢」小知識,推動居民群眾廣泛參與到「無廢城市」建設中來。(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陳惠瑜)